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示  小贴士:百家前沿版文章,只代表作者的探索和观点,未必符合主流科学,请注意鉴别

楼主: 气象一点通
收起左侧

[百家前沿] 全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大讨论(本帖结论未必科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汛期,中国主要多雨区将位于华北南部至江淮地区北部,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南部等地降水也可能偏多。受降雨影响,海河南部、淮河北部、黄河下游、珠江流域可能发生大洪水。受技术水平限制,长期预测不确定性很大,其它流域也不排除发生大洪水的可能。预计今年全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正常偏多(7~9个),可能有北上热带气旋影响长江以北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较严重

从中可以看出今年西北太平洋海温可能异常偏高,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位置偏北,强度偏强,这样容易使今年雨带偏北,特别是在梅雨期间,另外也有利于热带气旋北上

另外引用老将说过的这么一句话:
太阳黑子低谷期,QBO位于西风相位,有利对流层风切减小,热带气旋增多。同时,由于黑子低谷期,海温不足,所以热带气旋强度下降。
目前位于太阳黑子低谷期,QBO西风相位极大期,至于海温,未见偏低。
所以,预计今年初台偏早,初期影响华南。在风季中期的海气作用下,将不断有远洋台风生成,袭击华东并北上

[ 本帖最后由 气象一点通 于 2009-4-20 18:21 编辑 ]
发表于 2009-4-2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气象一点通 于 2009-4-20 18:08 发表
今年汛期 ...


这次又是抄哪家机构的?:y64
发表于 2009-4-2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气象一点通 于 2009-4-20 18:08 发表
可能有北上热带气旋影响长江以北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较严重

我这个预报,本身是相当危险和矛盾的,因为拉尼娜双峰之后,暖水回流,副高偏东,所以大多海上转向,可以借鉴的历史资料:http://www.weather.unisys.com/hurricane/w_pacific/1976/index.html

这原理,就像今年报冬季风偏强,本来就不能报夏季风提早。

从中可以看出今年西北太平洋海温可能异常偏高,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同期位置偏北,强度偏强

按目前情况,西太海温偏高,到盛夏以后,会逐步成为过去时,但是,夏末秋初低纬海温,负距平再大,也能支持CAT.5。

西太副高强度不会偏强,是偏弱,面积偏大,脊线振荡偏北。

所以,我报的华东北上气旋,是按变暖背景,将副高西脊点西移一点,转向点也就在陆上,面积偏大,也就北上。

气候预测相当复杂的,业余爱好者许多基础还不行,别以为容易,预报和幻想不是一码事。

比如在季风爆发之前,报出旬末01W形成的可能性,这本来是相当简单的,但目前国内业余爱好者,我估计当时能报出的不足20人。

而我相信,楼主不在这“相当简单”的20人之列,短期气候报就更不用瞎扯,时间用来学习才是正道。
发表于 2009-4-2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ty8123 于 2009-4-20 20:21 发表


这次又是抄哪家机构的?:y64

这个话好像是国家防总说的 :D
中新网4月20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预计今年全年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正常偏多(7~9个),灾害影响较严重。目前中国大江大河险工险段多,安全度汛难度大,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国家防总日前召开全体会议,国家防总秘书长刘宁代表国家防办在国家防总全体会议上的汇报提纲中作出如上表述。

  汇报提纲指出,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汛期,中国主要多雨区将位于华北南部至江淮地区北部,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南部等地降水也可能偏多。受降雨影响,海河南部、淮河北部、黄河下游、珠江流域可能发生大洪水。受技术水平限制,长期预测不确定性很大,其它流域也不排除发生大洪水的可能。预计今年全年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正常偏多(7~9个),可能有北上热带气旋影响长江以北地区,热带气旋灾害影响较严重。

  汇报提纲称,一些大江大河多年没有发生大洪水。其中黄河1982年发生15300 m3/s的洪水后,已连续20多年枯水。海河北系1956年以后,南系1996年以来一直是枯水年。辽河1985年后也是连续枯水,铁岭以下中下游河段常常断流。按照洪水发生规律,这些江河发生大洪水的可能性增加。虽然近年来我国工程防洪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但目前中国大江大河险工险段多,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洪能力弱,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问题还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在建工程较多,安全度汛难度大,防汛形势十分严峻。

  汇报提纲提出,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目标建议为: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千方百计满足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最大程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没说自己写的,我前面已经发过了,在第二页
 楼主| 发表于 2009-4-2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别人的博客,大家看下:

这两天(2009年4月1日2日),单位组织召开了2009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邀请了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及其他一些气象部门的专家参加,讨论今年的汛期降水形势如何。局长大人在开幕式的讲话中对我们单位的业务工作很不以为然,说我们单位的业务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已经到了十字路口,不能还是躺在九五的基础上睡大觉,一定要有所前进,不能还是单纯的在地图上画两个圈标个加减号,说东多西少或者南多北少。局长大人当然是恨铁不成钢,但他却不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他训示完毕就离开了会场,全然不知道即使是地图上的这两个圈,画在哪里、画多大,圈里面标加号还是标减号都是非常的困难,多少大专家们也是一筹莫展。不过,局长大人倒是对气候预测的复杂性还是有所认识的,因为他在训话中也提到了2009年的前3个月持续出现的奇奇怪怪的气候异常,说复杂的形势会使今年的气候趋势预测工作面临较大难度。所以,他希望这次会商会不要开成报告会,大家一定要商量。(看来2009年很是流行商量这个词啊,如住房与社会保障部的齐商量,呵呵。)

    水利部水文局的蔡阳副局长在接下来的讲话中很有礼貌的向莅临会场的中国科学院陶诗言院士、中国工程院丁一汇院士、北京大学王绍武教授等老先生致谢,说他很清楚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对防汛抗旱的重要作用,他们水利部门将继续与我们单位保持密切的热线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部门优势,共同做好预测工作。

开幕式之后就进入正式的会商日程了,按照议程将分大会和分会分别进行,其中大会安排了各个单位的专家介绍对2009年汛期的预测意见,这些单位主要有气象系统的业务和科研部门,如气候中心和各个区域中心,气科院八所(台风所、暴雨所等),中国科学院大气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北大,南气,青岛海洋大学,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水利部各流域机构水文局以及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等。大会首先安排的是东道主的几个热身报告,其中包括气候中心肖风劲高工关于2008/2009年冬季以来中国气候的回顾,卫星气象中心刘征工程师关于2008/2009年冬季卫星遥感积雪状况的监测,气候中心孙丞虎博士关于ENSO的监测与展望,气候中心陈丽娟正研关于NCC气候模式预测的一些结果,气候中心艾婉秀高工关于全国汛期降水的气候趋势预测以及气候中心孙林海高工关于全国汛期温度气候趋势预测和台风预测等。当然了,这些报告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要想做出预测,不管预测准确不准确,找好正确的预报因子是很有必要的。以前大家一窝蜂的到东边的海洋上去找预报因子,好像只要把海洋的信息找对了就万事大吉,后来大家才发现还是要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因子都要找,而且还要上天入地,把天文的和地震的因子也考虑进来。

东道主的报告完了之后,接下来是其他单位的发言。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黄昌兴博士首先介绍了水利信息中心对2009年全国汛期气候趋势的预测意见,与东道主的预测意见大同小异。中科院大气所的彭京备博士介绍了大气所作的汛期气候预测。

下午的第一个报告,是北大的黄建斌博士介绍王绍武先生作的预测结果,与东道主的预测就有些差异了。虽然王绍武先生也是认为2009年汛期是淮河流域多雨、江南少雨,但在多雨和少雨的位置上多少有些差距,特别是对于东北地区的旱涝,预测结果更是完全相反:东道主预测的是东北地区北涝南旱,王绍武先生作的预测是北旱南涝。

北大的钱维宏教授所作的预测与东道主的预测更是相左,预测结果是内蒙古多、黄淮少、江南多、华南少,差不多与东道主的预测是相反的。钱维宏教授作此预测的主要依据是赤道中太平洋的海温。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偏高时黄淮流域降水多、江南少,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偏低时黄淮流域降水少、江南多,2003、2005、2007年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偏高,对应的是淮河流域发了大水。而对于2009年,钱维宏教授认为赤道中太平洋海温偏低,至少不会偏高,因为他认为2009年汛期的主要形势仍然是黄淮流域降水少、江南多。

中科院寒旱所的汤懋苍研究员则坚持认为,今年全国的汛期气候将是以偏旱为主因为2009年是大地震的次年,大地震的时候地球往外释放了气,地震之后地球要吸气了,所以中国是旱的地方多,涝的地方少。

气科院的陈菊英研究员,所做的预测结果也与东道主不同。她将全国的降水类型分为了8种,其中2007和2008年都是4类雨型从历史上看,连续出现两个一样的雨型后第三年要出现转变,一般的转变规律是从南方多雨转为北方多雨,或者从北方多雨转为南方多雨。因此,2009年不会再出现4类雨型,2009年的多雨带将不会过淮河、甚至不会过长江,也就是说,2009年将是江南多雨。

青岛海洋大学的孙即霖教授也作了他的预测,他是选择了历史相似的年份进行分析,发现2001年的形势与2009年的非常相似,因此他按照2001年的汛期实况作了2009年的预测,即:华南、华东沿海多雨,华北偏旱。

应该说,这四个预测的结果都是很另类的,但各自的主人都对自己的孩子青眼有加,如中科院寒旱所的汤懋苍研究员在报告中就说:你们可能都不相信我的预测,但事实会证明我报的没错。从1993年开始我已经连续预报了16年,16年来我的预报评分在各家中是最高的!

其他的各家预测结果与东道主大都非常一致了,如气象科学研究院的魏凤英研究员作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总参气象水文中心杨弘高工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李栋梁研究员作的汛期气候趋势预测等。除了雨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非常关心的,这就是今年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生成及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和台风趋势预测。

东道主对2009年台风的预测是这样的:生成台风数25-27个,比平均值27个略少,比2008年的22个偏多;登陆台风数是6-8个,接近常年平均数7个,初台时间偏早,末台时间偏早。
上海台风研究所的预测结果与东道主的预测差异较大,台风所的预测:2009年将有24-26个台风生成,有8-9个台风登陆,台风登陆数偏多初台时间偏晚,末台时间偏晚。其他各家对台风的预测也差别较大。看来台风的预测难度是更大的了。

大会对有些预报因子的认识还是非常一致的,如青藏高原的积雪偏少,夏季风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等。但不一致的地方仍然很多,如对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是偏强还是偏弱,偏东还是偏西等意见就很不一致。因为就我国夏季的降水来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决定了雨带的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状态报不对,雨带就很难报对。最后的预测结果如何,东道主会过两天发布,至于正确与否则要等待时间的检验了。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27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睡前突然翻到楼上的转贴,汗了,台风所看来僵化了,怎么会预测今年初台偏晚的?大概是依据冬季风和环流的延伸预报,脸丢到家了。

今年雨带具体位置确实无法报,无需争论,只能逐步跟进:

1、副高偏东的平均位置难以预报
2、偏弱但面积距平偏大,因为海温是不低的,但经向梯度是虽海气逐步减弱的
3、脊线平均是偏北,但存在明显的振荡,也源于海气过渡年和变暖背景下冷年

至于北极海冰和冷源,夏季风这种动力前置,造成热力异常北抬,这种输送目前来看可以持续到盛夏,很容易为极点的海冰制造威胁,别是暖年没融化,冷年反而被搞定了。
发表于 2009-4-27 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在该博客中,我看到了丁院士4月14日一段务实而风趣的发言,引用过来让业余爱好者了解一下。

当然,别五十步笑百步,今年的汛期预测至今天仍然足够头疼,各业余老鸟都保持沉默。

使用我们的气候模式通过对20年的回报发现,这20年中的降水实际年变化方差是3.72,但实际预报方差仅1.48,最糟糕的是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预报的序列和实际序列的相关系数如果能够达到0.6或者0.7,说明预报结果是相当不错的;如果相关系数只有0.2或者0.3,说明预报的效果较差,如果相关系数为零,则说明预报的东西和实际的状况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这种预报一点儿用处都没有。

我们的气候模式对20年的降水预报的相关系数既没有达到0.6或者0.7,也不是0.2或者0.3,也并不是零。相关系数是-0.29。也就是说,我们的模式几乎对每一年都报反了。这是个很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因为它是负的,却又不是负的0.6或者0.7;如果是负的0.6或者0.7那就好了,我们对每一次的预报结果反着看就好了,模式它报长江多雨,那实际上肯定是长江少雨。事实上它的相关系数是-0.29,也就是说,它如果报长江多雨,说不准还真是长江多雨。

对30-60天ISO低频震荡的预报同样存在这个问题,ISO的实际方差为5.90,但预报方差为1.98,仅为实际变化的三分之一,相关系数则为-0.005,几乎是完全不相关。
发表于 2009-4-27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候趋势神秘莫测,只能算出个大致的趋势,具体的预报提早太多算,之后的变化就会很大,有时候真的的人算不如天算,今年EC早早就算出了初台,连续多报双旋甚至三旋,眼看到4月底了,结果连仅有的扰动也挂掉了……
可能就是蝴蝶效应吧,少考虑了一点点很小的因素,预测的结果会是天差地别……副高的位置只要差一点点,主要降雨的落区就可能有很大的偏差……

PS:要完全报反掉也要有点本事的……相关系数-0.29应该跟0.29差不多吧……就是预报跟实际不怎么相关,预报效果较差。
 楼主| 发表于 2009-4-27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的汛期天气趋势看来真的不好弄,专家们也意见不一,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弄的大家头都要晕了
看来气候永远都是十分的神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4-5-18 13:09 , Processed in 0.0273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