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99|回复: 4
收起左侧

[天气图分析] 2011年4月25日12UTC天气图分析及谷雨第二候展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6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天全国除东北以外的许多地区都从西向东开始有了夏天的气息。然而,与盛夏不同的是目前500hPa图上的副高远远没有北跳,200hPa图上的南亚高压也没有形成,高温主要源于从高原上下坡的大陆暖脊。缺少了副高的水汽输送作用,现在我国东部的降水条件远远不能跟盛夏相比,而由于没有副高引导大气环流、阻挡冷空气的作用,我国尤其是北方的冷暖变化也会比较大。

从半球500hPa图上可见,极涡主体仍然位于北美(好像有几个月了吧...),泰米尔半岛处存在5538gpm的阻高,虽然从等高线数目上来说强度不及冬季时的两大洋脊/阻高,但仍能对上游5239gpm的低涡起到一定阻挡作用。下游5283gpm的冷涡被上述阻高推到了相对较低的纬度,使得东北地区偏于寒冷。现在海陆温差已经不大,但北太平洋的海温正距平和东亚近海的负距平依然存在,受该热力因素影响,冷涡下游存在大洋脊,但阻挡作用不强,因而随着冷涡和由此引出的东亚大槽的东移,此前位于槽后天气凉爽的华东地区,也开始出现了30C以上的炎热天气。

东亚副高有一定强度,但受东亚大槽打压,目前退居远洋。阿拉伯海到中亚一带为暖脊所控制,下游孟加拉湾处有较深的南支槽,看上去接近切断,因而东移会非常缓慢,需要关注它能否在经过高原后产生南支波动,对我国南方的降水产生影响。不过,孟湾的稳定槽位对于副高北侧影响我国的水汽通道的维持是有利的。
n500_anlmod_pb4_2011042512.png
ani-weekly.gif
sevp_nmc_gisp_s99_eata10_achn_l88_pb_20110426000000000.png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东亚500hPa位势图和涡度图上可更清晰地在东亚冷涡的西南侧看到这几天影响我国东部和北部的几个北支小槽。从涡度中心来看,此前影响北京一带的槽已东移至渤海,后一个槽目前位于蒙古国东南部,而在此之后,贝湖东北侧5388gpm的冷涡受其北侧阻高和西侧冷涡的引导方向相反,暂时难以确定它是否会南下影响我国。江南也存在大片正涡度区,对应于从东海一直延伸到孟湾的南支槽,但由于没有明显的涡度平流,这个槽并没有产生有利于降水的大范围抬升。
up50_2011042512.png
r3oi_lc30_anal_axfe02_pb4_201104251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850hPa位势、温度和水汽通量图上,我国关内地区从西向东延伸的暖舌是很明显的,黄淮、江淮地区的850hPa温度达到18-21C,也已经接近盛夏的水平。尽管500hPa在孟湾出现了槽位,东亚大槽有所东移,使得850hPa图上出现了西南气流和一定的水汽通量,但总体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属大陆气团所控制,850hPa露点多在0C以下,与温度的差距在20C左右,天气比较干燥。华北北部存在明显冷平流,对应于前述蒙古东南部的小槽。
up85_2011042512.png
surf_2011042512.png
up20_2011042512.png
r3oi_lc30_anal_axfe01_pb4_2011042512.png
 楼主| 发表于 2011-4-26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EC的预报图来看,原先的东亚冷涡会随着下游脊位的减弱而进一步东移,此后对应于前述蒙古小槽的冷空气会在26-27日影响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而目前位于里海一带的北支槽则会在月末影响我国北方。虽然西风槽不断,但总体来说,东亚大槽在逐步减弱,副高在慢慢加强,夏季也随之渐渐地走近了。
Geopotential3250032hPa32and32Temperature32at3285032hPa_Asia_0.png
Geopotential3250032hPa32and32Temperature32at3285032hPa_Asia_48.png
Geopotential3250032hPa32and32Temperature32at3285032hPa_Asia_120.png
发表于 2011-4-27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存下4-26晚上的物理量诊断场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4-3-29 19:30 , Processed in 0.0275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