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22|回复: 0
收起左侧

[网摘] 河南东部遇特大旱灾:蔬菜旱死 小麦或减产三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1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02-01 09:14:18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北旱南冻天气”系列报道之二  直击篇

2008年的雪灾和2010年的西南大旱还在人们的脑海里徘徊,2011年,冷和旱这两种极端天气又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冬旱、南方冻雨,形成了“北旱南冻”。尽管从影响程度上,暂时还不能与2008年和2010年的“前辈”相比较,但“两害”合一,给春运高峰期的中国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通货膨胀巨大压力下的物价埋下了隐忧。

为此,本报记者在采访专家分析造成“北旱南冻”的气候因素的同时,更加现场直击北方干旱之严重景象、亲历南冻之春运影响,还将深入分析北旱南冻对农产品价格趋势的影响。

旱之河南篇:

豫东小麦或减三成

文/图 特派河南记者 王飞

“地里都快冒火了!”持续干旱的天气让河南省鹿邑县贾滩乡槐树李大队的村民王峰忧心忡忡,他指着枯黄的小麦告诉记者,“即便是现在马上浇水,小麦亩产至少也要减产三成。”

在过去4个月时间里,一场特大旱灾持续袭击了“产粮重镇”河南和山东大部分地区,此次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程度之重,甚至已经超过了2010年时中原50年一遇大旱。

沿着永登高速,记者见到了青黄不接的成片麦田,“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小麦都已经齐脚脖了,放眼望去是绿油油的一片!根本看不到小麦下面的黄色泥土,”王庄村的王海涛说,“现在小麦枯黄的叶子跟泥土混成了一片。”

在紧挨着永登高速的贾滩乡赵庄村田地里,记者看到,许多小麦的叶子都已经变干变焦了,“小麦不怕冷,就怕旱,”王海涛说,“麦子根系扎地不深,先是子根旱死,叶子供水不足开始枯黄,这时候就要减产了;然后是主根,如果主根旱死,小麦就死了,颗粒无收。现在子根都已经旱死了,主根也差不离了。”

“正常年份一亩地有900~1000斤的收成,”王峰说,“即便是现在浇地,估计小麦亩产也会降到600斤,减产3成以上。”

许多蔬菜旱死

冬季的小麦正处于“冬眠期”,对干旱还有一点“抵抗力”,而现在正处于生长期的蔬菜,几乎全部绝收。

贾滩乡信用社的职工尹军在院子里种了几分地的大葱和菠菜,记者昨天看到,超过8成的大葱和7成的菠菜都已经全部枯黄干死。

据王庄村的老人家回忆说,早些年村里的灌溉渠道非常发达,在村后的惠济河旁有一个喷灌站,3个50厘米粗的引水管可以直接将惠济河里的水引到河堤上来。河堤上又专门修建了贯通整个村农田的灌溉渠道,喷灌站只要一启动,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浇遍全村的农田。

由于河里违法抽沙现象非常严重,整个惠济河的河床被抽低了一大截,喷灌站取水口已经无水可取,喷灌站被基本废弃。

一项数据显示,中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逼近3成,导致个别地区可灌溉面积减少近半。直至2003年,中国19.5亿亩耕地中,还有11.1亿亩要靠天吃饭。

丧失了灌溉渠道的“功能”,当地农民只能在自个地头“打井”,然后用喷灌机抽地下水灌溉,这样成本就高很多,“单单是柴油费用,每亩就要超过30元。”王海涛说。

豫东大旱或50年一遇

灌溉成本太高,也造成了一些农民对于抗旱失去了积极性。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当地政府曾计划给予每亩地灌溉补贴。

造成如此旱情的原因是4个多月来滴雨未下,“打我记事起就没碰到过像今年这样旱的,”已经52岁的王峰说,“前年也大旱过,可那时也就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在1月11日至25日之间,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基本无降水。持续少雨雪致使黄淮、华北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目前这些地区普遍出现中等程度以上的气象干旱,其中山东大部、河南大部、河北大部、山西南部、苏皖北部等地为重旱至特旱。

记者查询到,2010年春节后,河南等北方地区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旱,但当时也就是连续3个多月未下雨而已,而今年已经连续4个多月未下雨,旱情超过了2010年的50年一遇标准。

冻之湖南篇:

从广州返湘一路看到20起车祸

文/图 记者杨进

记者昨日驱车从广州出发前往湖南岳阳,体验“南寒”,一路上目睹20起多车连环相撞的事故,在被称为“死亡之路”的云岩段,记者还遭遇了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的大雾,危险重重的返乡之路考验着每一位车主。

出行前查天气是“必备功课”

走京珠高速之前查看天气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这成了多年来众多返乡客的“必备功课”,因为如果天气恶劣,车祸、大塞车就是家常便饭,自然要多备衣服和方便面等。

凌晨4时30分,记者联系好有着多次驾车过京珠高速路经验的刘先生从番禺出发。从华南快速上到京珠北,一路上天气很好,车少,开起来非常顺畅,约2 个多小时后,记者开始接近韶关地区,前面的雾开始越来越大,地面有些湿,记者降慢了速度,这里,记者看到了第一起车祸,对面一辆大货车可能因为打滑,车头撞到了中间护栏上,幸好车头损失不严重,司机安全,刘先生告诉记者,“这才是开始,你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

8时左右,记者进入韶关地区,又看到一起三车相撞的事故。

每走一步都充满危险

半个多小时后,记者进入了京珠北最难走的云岩段,这里被称为“死亡之路”。大雾出现,记者前方可见视线只有20多米,所有的车辆都打开了警示灯,10多分钟,前方左侧又有连续2起车祸。期间,记者在路上至少看到了10多起这样的大小事故。9时30分,记者经过了粤北收费站。

只开行了约半个小时,前面就出现了大塞车,天空仍然阴沉,所有的车辆几乎是停在了路上,在等候了10多分钟仍没有“动静”后,不少车辆都关掉了发动机,人们从车内走出来,在寒风中颤抖。一些人还跑到了附近的草丛中“方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无奈的办法。

过了半小时后,前面的车开始慢慢动了起来,但速度非常慢,车子几乎是滑过去的,在走走停停半个小时后,前方出现了交通事故现场,又是5车连环相撞,也不算严重,警察刚刚处理完,路面才慢慢恢复,但后面受影响的车越来越多,“车龙”摆得越来越长。

不久下起了小雨,路面上还有大雾,能见度只有30多米,车速再次下降,过了10多分钟后,前面的车逐渐停了下来,在一个弯道处,记者看到闪着红灯的“龙头”望不到尽头。

1个多小时后,“车龙”终于动了起来,一路依然事故不断,傍晚18时左右,记者到达目的地岳阳。

全程下来,记者沿线至少遇到了20起交通事故,耗时近14个小时,单程路费和油费约1000元。比起坐火车,在京珠高速路上驱车返乡的成本要高很多,也危险很多。

当日发生68起交通事故

据交管部门统计,在记者驱车体验的当日,24小时内,京珠北车流量为50060辆,发生了68起交通事故。而前天交通事故甚至达到了80多宗,韶关路段一度塞车约20公里,云岩、大桥、梅花路段被称为京珠北高速的“死亡之路”。

每年这时候在京珠北运行的每日车流量都远远超过设计容量,该路段测得的最高车流量超过了7.5万辆车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4-4-20 07:02 , Processed in 0.0289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