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81|回复: 3
收起左侧

[食品科学] 认识小龙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小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之间的关系是最近的新闻热点,可能不少人还不知小龙虾是什么东西。
  
安徽有一老同学,家族就是专门做小龙虾的一条龙生产,也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包括冷冻小龙虾肉、甲壳素等。
   
90年代末,我老婆去安徽老同学家乡“视察”,据说当时湖泊抽水以后,小龙虾堆起来有大半个人这么高,价格如同卖泥土。
  
当时貌似不用很费工夫养殖的,安徽某地到处都是,后来农副出口受限制,我那老友也不做了,也不知怎么小龙虾出口转内销,变成桌上佳肴。
  
小龙虾其实就是“土虾”一种,说是20世纪初从日本引进的。混身是壳,当时老友弄了一些寄过来,炒菜变成一堆水,不是很吃得惯的说,不过鲜味还马马虎虎,按当时的价格来说,市场还是可以的。
  
至于是哪方面导致的毒素,说不清楚,粤东人不喜欢吃土虾类,说是“湿毒”,估计与某些特异蛋白或酶有关。
发表于 2010-9-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终于见到了一些小龙虾的材料。
发表于 2010-9-8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疾控中心确认肌溶解与食用小龙虾有关 属哈夫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7日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南京出现的23人例疑似小龙虾致病病例是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极少数个体出现的一过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综合分析,这些病例均属于哈夫(Haff)病。
   
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华文介绍,截至7日上午12时,全市共收治与食用小龙虾相关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病例共23人例。经过初步流行病学调查,23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5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就餐点),另有8人在4个餐馆食用。23名患者均有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经治疗,已有22人治愈出院,还有1人住院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吴永宁介绍,迄今报道的Haff病多为患者食用水产品24小时内出现的不明原因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肌肉酸痛并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升高,部分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大部分预后良好,个别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衰竭。虽然国际医学界一直在探究哈夫病的致病因素,但是直到目前还未能找到确切病因。
   
据了解,哈夫病最早出现在1924年夏秋的波罗的海Haff海滨,并因此得名。在此后9年内的同一季节和同一地区发现了大约1000例病人,并发现这些病人均与吃淡水鱼有关;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了23例相同病例,主要由食用水牛鱼和小龙虾引起;2000年我国北京也出现了6例因食用小龙虾引起的病例。 吴永宁介绍,南京地区发现的与食用小龙虾相关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具有与Haff病相似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如病前4-13小时内均有食用较多(10只以上)小龙虾史,主要症状为肌肉酸痛,无发热和关节疼痛,无神经麻痹,仅个别出现恶心症状,临床检验发现患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性的一过性升高。
   
在调查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采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900多种有关化学物质的筛查,未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肌溶解的化学物质。
   
“致病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来的毒素。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如果小龙虾个体本身带有毒素,这样的个体也是极少数的,可能是由于在某一水域食用某一种有毒物质引起的,但现在这些都还不能定论。”吴永宁说。
   
吴永宁表示,根据调查结果,目前专家组已经初步提出了病例定义和病例监测方案,建议经卫生部批准后,在食用小龙虾地区开展主动监测,进一步探索确切病因。专家还建议其他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进一步开展相关病因排查工作,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积极采取控制措施并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楼主| 发表于 2010-9-9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目前资料来看,我觉得泻湖病硫胺酶类的猜测或许更有道理。
  
而硫胺酶类的基团,就是目前热门超级细菌NDM-1的活性基团。
  
按发病周期来看,明显跟黑子小周期对应,可能这种基团在生物界的异动,需要微弱的宇宙辐射或磁场条件。
   
这不由使人联想起中医的逐年“运”“气”。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4-28 07:52 , Processed in 0.0251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