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96|回复: 42
收起左侧

[大气环流] 庚寅处暑节气环流展望与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21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处露秋寒霜降,立秋将过,处暑便来。太阳直射点正在逐渐南落接近赤道,距离象征热力性质演变、季节嬗变的秋分节气,也渐渐只剩下一个月了。
   
三伏已经过去,而处暑节气,按照字面意思(“处”为终止、躲藏之义),就是指炎热的暑夏即将结束。处暑三候的候应分别是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处暑第一候,鹰活跃起来,捕鸟为食,将捕获的猎物陈列出来,好像祭奠它们一样。第二候,天地万物开始逐渐凋零,肃杀之气开始显现。第三候,谷物成熟,秋收在即,一切都接近秋天的景象了。从候应中也可以看出,五行也正从长夏季节(土)向秋季(金)嬗变,土生金。
   
然而,二十四节气的候应的描述,对于古代中原地区的物候来说,是贴切的,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对于华南地区来说,处暑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厝暑”。在闽南语中,“厝”和“处”读音相近,意思是屋内。厝暑,意指暑气进入屋内。按照常年的气候带正常分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热力场随之南撤,副高南落。按气候值,处暑节气,副高刚好覆盖在华南中东部。这个时候,日间最高温度达到年度的次高峰,夜晚最低温度达到年度的最高峰,地面一般为热低压控制,闷热无风,厝内暑气郁积,尤甚盛夏。
   
可是,在今年气候形势迥异常年的情况下,处暑节气的东亚环流和天气形势,还会如常年所熟知的那样么?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处暑前夕的环流形势

甲、处暑前夕的环流形势
   
在进入处暑之前,东亚乃至半球的形势已经隐约看出气候的异常了。
   
在三伏刚刚结束的19日(参见:西南-东北暴雨;全球转冷在即(8月19日12UTC天气图分析)),一度被与极涡相关的西风北支槽击退的暖性势力开始大举反弹:副热带高压重现辉煌,打通北半球全球;乌拉尔山阻塞崩溃之后,上游盟友大西洋脊挺进极地,形成格陵兰阻高,挤压极涡并导致其南漂。
   
东欧开始转受极涡和槽的影响,转入低温期,这宣告了俄国西部高温的终结。而东亚冷空气势力也因极涡南下而有保障,与反季节北进的副高的暖空气势力在中国的西南-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南部形成了激烈碰撞和对峙形势,加上东南-西南两支水汽支援,上述地区面临剧烈的强降雨强对流的持久形势。华西华北东北的暴雨和强对流,将延续到处暑之初。
   
副高中心位于日本上空,这并非是处暑的形势,而该是大暑的形势。这也显示,去年冬天以来反常的副高依然继续反常,偏大偏北。日本各地最高气温维持在30℃以上,完全没有较高纬度“处”暑的气氛。
   
总的来看,在处暑前期(立秋之末),极涡南漂和副高北进保障了冷暖的激烈对撞,华西和北方的降雨和防汛形势比常年严峻。欧亚上游的异常高温行将结束,暖高尽管仍然势力庞大,但是冷势力也正在酝酿之中。从长期环流(参见:2010年秋冬季环流前瞻分析来看,秋汛乃至冬寒的形势均属堪忧,要说全球转冷在即,并非危言耸听。
   
另一方面,在处暑前夕,被压抑已久的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扰动开始活跃起来。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乙、处暑初候(8-23到8-27)环流展望

乙、处暑初候(8-23到8-27)环流展望
     
副高的强势反弹并无法持久,打通全球只能是暂时的。被挤压南漂的极涡目前为多中心的形态,经向度是加剧的态势,西风槽已经从数处撕开了588闭合线的口子,而高原上空588线也裂开。同时,副高内部和南缘的热带系统也不甘寂寞,多个L在和STR较劲之中。
     
不过,副高的强势并不会因为略有衰退而就此颓落。处暑初候,西太副高的中心始终将维持在30°N以北的地区,这与常年的华南厝暑形势并不相同。
     
极高在短期内将在极地内不断周旋,极涡无法回归之前的绕极形态,处暑初候多中心漂移在外是为必然。东欧极涡的长波槽给上游直接制造低温,但短期内尚无法直接波及东亚。对东亚有直接影响的,是东北一带的前槽,受到北进的副高的阻击。
     
中亚东部到蒙古西部地区会是长波槽前的阻塞形态,除高寒山区外,这里的最高气温一般还将在30℃以上。被副高和中亚脊夹击的东亚前槽会变形拖曳,给华西到东北带来持续的强降水天气,同时850hpa的冷舌会让这里的气温偏低。中原甚至会有一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会接近10℃,直接会是秋雨的感觉。
     
华中有可能出现切断低压,对环流有一定的干扰。长江中游天气一般不会很稳定。
     
对于江南地区来说,处暑初候大多数时候,仍在副高脊控制之下,最高气温维持在30℃以上,高温天气还将持续。
     
而对华南来说,这一次的“厝暑”表现将很有限,因为这里并非为副高主体所控制,而是吃TC的下沉。南海的热带气旋周边的下沉气流,会给华南内陆部分地区带来高温。但TC的环流也将导致华南地区在处暑初候的大部分天气里,天气不稳定。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丙、处暑前期热带气旋前瞻

丙、处暑前期热带气旋前瞻
   
处暑节气通常是TC的时间节点,每年有约一半的台风在这个节气之后产生(当然,对今年而言,在处暑之后生成的TC是占大多数了)。在沉寂太久了之后,在处暑节气,数值运算显示热带气旋将转入一个高发阶段。保守估计,在处暑前期,西太和南海至少是双台的形势,而乐观估计是多台登场。蒲公英和狮子山两个名字,在10日之内必能看到。
   
不过,今年西太的窘境依旧:目前有希望的系统,出身仍然是东风波。MJO相位偏于1-2区,显示西太对流仍以受抑制为主,ITCZ萎靡不振的态势依然不变。
   
目前93W已经登陆并趋于消灭。94W在南海活跃,且大有希望发展成为1005号台风蒲公英。它对华南有较大的影响,不论是下沉,还是不稳定天气。当然,这对23-27日的亚运会第二次综合演练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而且,在蒲公英之后,南海仍有扰动活跃,华南有机会二连击
   
95W在菲东低纬,根据目前的数值运算,将会以一个较弱的强度(TD)北上。而在远洋关岛附近,未来较有可能形成一个热带扰动,并发展成为一个中等以上强度的台风,逐渐接近华东。华东同样是可能二连击。
   
从环流耦合情况来看,南半球极锋猛烈爆发,南太平洋支切离东移,对北半球夏季风和热带系统有遥相关支持。对于南海TC的巅峰预测,可以达到台风级别,一如康森和灿都。对于远洋TC,在目前还没影子的情况下,不好说。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丁、处暑二候(8-28到9-1)动力延伸

丁、处暑二候(8-28到9-1)动力延伸

今年以来,由于异常的气候态势,数值运算的准确度始终有限。因而,对于5日之外的数值预报(其实从现在开始看,初候末期的形势就已经未必靠谱了),只能作动力延伸分析。

乌脊崩溃之后,东欧转入极涡和深槽控制。长波必然会有更替的时候,东亚脊在中期肯定东退,长波槽推进到中亚一带,乌脊重建。根据数值算出的信号,届时副高的主体位于海上。如果95W演变为北上TD,那么副高西伸会受到压制。那么主要的降水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同期,华南沿海持续受到热带(气旋)系统环流(蒲公英之后的下一个系统)的影响,为东亚主要的暴雨区域。
 楼主| 发表于 2010-8-21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戊、处暑三候(9-2到9-7)气候预想

戊、处暑三候(9-2到9-7)气候预想
   
2周后实在是太远了,动力延伸都没戏,只能做一个预想了。
   
后期的主要变数,是副高的形态和强度。强度方面基本没有问题,592以上的中心强度是可以笃定的。关键是中心所在位置和脊线的纬度。
   
远洋台风狮子山(如果95W这个北上系统没命名的话)对环流的影响将比较显著,与环流的互动值得关注。如果它是沿着副高直扑华东的话(STR脊向东-西或东南-西北),那么若以一个中度台风的强度,正面袭击华东之后深入内陆,配合西风槽、西南暖湿气流,加上南半球冬季风猛烈爆发的遥相支持,可能形成比较严重的灾害。而如果它是在东海转向(配合西风槽击退STR),副高一时难以近岸,东亚沿岸被槽控制,暴雨落区移出大陆,那么对中国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副高还乡是必然的,华东如果躲过台风之劫,那么反弹后副高会再次带来高温天气。
发表于 2010-8-21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处”暑非处暑,“厝”暑非厝暑!

这应该也是“厝”暑的东南含义第一次出现在节气环流分析中。

另外,先强巴湖槽撞副高为主调,后转强贝湖槽撞副高为主调,这对我国降水来说,都是一片狼藉。
  
随着极地极昼逐步结束,经向将快速发展,北半球各气旋区将剧烈加强,西风登陆点——欧洲气旋更不例外。
  
这将是西欧持续第二个严冬。
  
人为变暖极端派系的学说,将迎来最后1个节气的最后一根稻草——“处”暑!
发表于 2010-8-21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强巴湖槽撞副高为主调,后转强贝湖槽撞副高为主调,这对我国降水来说,都是一片狼藉。

这样的话,我国的降水中心将由华西转为华中地区。不过无论如何变化,我国中部地区都会随着降水出现明显的降温,两湖地区也不例外。这次降温中心大致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和华中。其中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部分地区有可能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季,而华中地区日最高气温也将于立秋初候降至30度以下,这也宣告了这些地区盛夏时节的结束。之后虽然副高会有反弹的西伸,但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不会超过之前。

对于降温时间来说,和降水基本同步,前期降水位于北方,之后南移到南方。因此淮河以北地区一般从现在开始到26日之前气温都会比较低;之后随着西风槽南压和副高东退,淮河以南地区开始降温,而淮河以北地区则雨过天晴,气温回升。

需要注意的是东北地区,这些地区随着降水结束和蒙古高压脊的东移,8月下旬气温将会比较高,最高气温有时会比华中地区还高。其实这不是好现象,因为只要暖脊东移后引导后部贝湖槽南下,这些地区的气温将迅速下降。“大热过后必有大冷”其实就是真实反应了气团交替影响。

至于华东地区,这波西风槽对其影响有限,特别是上海和浙江地区,即使在副高有所东退以后,基本还将维持32-35度的晴热天气。从环流演变角度分析,华东地区要出现明显降温和降水则至少需要到白露节气,有时寒露节气才会出现低温阴雨,而且持续时间不会有华中地区这么长,降温幅度也不会有这般明显。在处暑节气中华东地区需要重点关注的应该还是西太的气旋,而不是冷空气,因为由于海温的支持,副高东退就有利于扰动的发展和北上。
发表于 2010-8-22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扰动94W已经发展成为热带低压,并有望在一日内爆发为强热带风暴蒲公英。华南的台风影响拉开序幕。
 楼主| 发表于 2010-8-2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援引一下CMA的未来一周预报:
   
预计未来一周(8月23日至29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东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华南、西南地区东部及*西XX藏*东部降雨量有40~70毫米,其中山东、陕西南部、河南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四川盆地以及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90~160毫米,华南沿海局部地区可达200~300毫米;上述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将偏多3至6成,局部地区偏多1至2倍。另外,预计26日以前,江淮、江南、华南北部仍将以高温少雨天气为主,日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后,上述地区的持续性高温将得到缓解。
   
nextweek.JPG

     
另外,关于TC方面的预测:
   
预计,目前位于海南中部海面的热带低压,其中心将以每小时10~15公里的速度向偏西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将于未来12小时内发展为热带风暴,以后逐渐向海南三亚到文昌一带沿海靠近,有可能于23日夜间至24日上午在这一带沿海登陆,也有可能从海南南部近海擦过。
   
受其影响,22日晚上至23日白天,南海大部将有6~8级大风,南海中部和西北部部分海域风力有9~10级,阵风可达11级;海南东部和南部沿海、广东沿海、琼州海峡、北部湾也将有5~7级大风,部分海域或地区阵风可达8~9级;海南大部将有大雨或暴雨。
   
另外,预计未来一周,共有3个热带气旋(包括目前位于南海的热带低压)在西北太平洋面或南海海域生成,其中2个热带气旋将影响我国华南沿海,影响时段分别在23日至24日和29日前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4-28 11:08 , Processed in 0.03388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