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12|回复: 24
收起左侧

[大气环流] 2010年夏至节气环流分析展望(6月21日-7月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19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至,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夏天到了。6月21日19点28分,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我们将迎来夏至节气。这是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也是北极圈处出现极昼的唯一一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开始变短,但由于地表热量还是处于继续积蓄阶段,所以北半球气温还在继续升高,一般来说从小暑节气开始才进入北半球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认为,糜与鹿虽属同科,但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那么我国夏至期间气候值一般会出现哪些天气现象呢?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地区已经入夏,副高比前阶段有一个明显的北抬,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带建立,华南地区进入盛夏;而北方地区则经常处于暖高控制下,天气晴热,有时会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因此夏至期间需要注意的天气归结为如下3点:

1. 持续暴雨:位于梅雨带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需要注意,这些地区日照时数偏少(如下图),天气潮湿闷热,有时会出现桑拿天;
2. 强对流:位于梅雨带南部边缘的江南南部和华南需要提防,不过有时东北冷涡南下,东北和华北地区也会出现强对流天气;
3. 高温伏旱:华南和华北经常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有时东北也会出现33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不过今年还未到夏至,我国很多地方的人们已经体验到炎炎夏日的酷暑。而今天高温区推向了长三角地区,比如上海就出现了今年第一个高温日。在中原和华东中北部地区经历高温的同时,江南中南部和华南地区则被暴雨所困扰。那么今年夏至期间我国天气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呢?南方地区的暴雨还会继续吗?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3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最新大气环流形势分析:极高、乌脊建立,极涡稳定位于西伯利亚平原北部;高原动力脊不断东移,有利于蒙古国和东北地区形成暖高;黄海冷涡不断形成,一方面打压副高西伸北抬,另一方面正反馈蒙古国和东北地区形成暖高单体,从而和北方暖高形成偶极子分布;西太副高先减弱东退,后加强西伸。

因此整个夏至节气基本呈现南方多降水,北方多晴热天气。

其中夏至前期,雨带位置还是比较偏南,江南中南部和华南地区多持续降水,不少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另外,高原动力脊明显,暖气团将持续控制中原地区,因此这些地区的高温还将至少持续到6月下旬中期;东北地区在芒种末-夏至初受到东北冷涡的影响,会有一次明显的降温过程,之后气温会逐日回升。

夏至后期开始,副高有所西伸,雨带有可能将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建立;高原动力脊东移深入内陆,中原地区的高温将有所缓和,而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有望加入到高温的行列中来。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楼主| 发表于 2010-6-19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具体看一下夏至节气我国各地区的天气概况。

1. 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

芒种末-夏至初受到东北冷涡的影响,将出现明显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为4-8度,其中东北北部还将出现阵性降水。因此这些地区迎接夏至的天气是比较凉爽的,一般日最低气温都会在15度以下。不过之后随着高原动力脊的东移,在太阳的炙烤下,气温将逐日回升,日最高气温将再度超过30度,并有可能在6月下旬后期出现33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2. 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地区

这些地区的人们需要做好和高温做长时间斗争的准备,因为由于高原动力脊的稳定,大陆暖高压将持续控制,这些地区的高温至少要延续到6月下旬后期。期间日最高气温基本都稳定在35度以上,特别是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北部,38-40度都是家常便饭。尤其要说一下济南这个地方,地形的因素加上偏南风可以使得这个地区日最低气温在30度左右。


3. 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

6月下旬前中期处于雨带北部边缘,湿度较大但不会出现明显降水,基本以多云到阴局部阵雨的天气为主,天气比较闷热,气温变化不大,一般不会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只有20-21日在偏南地区(比如杭州),受到雨带东移北抬会出现一次降水过程。

26日以后随着副高西伸和黄海低涡建立,雨带有望北移,届时长江下游地区有望出现明显的降水过程。


4. 江南中南部和华南地区

由于6月下旬前中期雨带偏南,因此这些地区多降水,部分地区将有暴雨和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由于江南丘陵地势不平,这些地区的人们还将继续做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次生灾害。6月下旬后期开始随着副高西伸,华南地区有望转为多云和午后多雷雨的闷热桑拿天气,部分地区将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至于能不能稳定进入盛夏,现在还不好说。


5. 西南地区

6月下旬前期和中期以过程性天气为主,降水大致出现在芒种末(19-20日)和23-24日。其中重庆地区在21-22日和25-26日的降水间歇期有望出现34-35度的高温天气。由于印度季风全面爆发,云南地区已经进入雨季,多阵雨和雷雨,云南南部的高温将彻底缓解。


6. 新*疆地区

6月下旬前期受到西伯利亚北部冷涡扩散南下的影响,北疆地区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之前的高温将明显缓解。之后随着冷涡北收,北疆气温将再度回升到30度左右。而南疆地区天气则比较平稳,少雨干旱将成为其主要特点,其中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盆地高温将持续。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6-19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一下:云南过去的30天降水偏少,气温较高,特别是中北部因干旱干涸的水库、坝塘依旧没有积水,河流和径流也未恢复常态,山地、坡地依旧无作物播种。“旱情解除”较为脆弱。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6-2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4# zzgb


其实对同样的一个事实,每个人的主观认定都可能不同的。云南的情况似乎是,之前的旱灾过于严重,而后期尽管旱区大为缩小,但是仍然覆盖云南的几个重点城市,给人们带来比较严重的阴影。而最后在5月旱情有全面消除趋势的形势下,官方和民间都抓住这最后一根稻草,赶紧播种,寄望于夏季风降水。
   
在这样的情况下,降水负距平一下,感觉就心里慌慌的。加上尽管转入夏季风降水期,但是之前旱灾对水库蓄存的过度消耗,至今元气未曾复元,更是患得患失。
   
总体来看,印缅槽维持,上游印孟缅一带暴雨连连;但是我国东北到黄海一带经常有冷涡形成或活动,对水汽通道造成一定打击,夏季风降水还未能大惠云南。不过实际上,夏季风降水不在于总量,而在于频率和强度。最近30天,其实也仅仅是让江南南部和广西进入轻微的正距平,但是广西旱涝急转的严重程度和南方已经广泛陷入水灾,却给人更为直观的印象。对云南来说,夏天的短时强降水强对流,在局地同样可以成灾,过犹不及呢。
   
PS:附一下19日天气图分析第3楼
   
应该感叹一下,今年可真不是什么好年头,农产压力看来相当严峻。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别需要注意一下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在这次东北冷涡影响结束以后,由于该冷涡拖曳,动力脊东移速度将比预期加快一些,加上贝湖脊的叠加,暖高的强度将比数值预报要更为强大。

因此这些地区出现高温的时间将比预期提前2天左右,基本上从23日以后就会自西向东出现高温天气,且高温的强度将比预期增大,尤其是内蒙古东北部和东北地区中北部,很多地区都将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而且部分地区还会出现38-40度的酷热天气。

现在来看,出现38度以上酷热地区主要是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及其以北和黑龙江大部。应该来说,不少地区将会突破历史同期最高气温记录,部分地区有可能会突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记录。比如漠河地区,不仅会出现40度的高温,而且高温时间会至少会持续5-6天。

综上,夏至节气迎接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将是罕见的持续高温酷热天气,至少在6月下旬这里的气温将比常年偏高5-10度。

另外,江南和华南出现大到暴雨的地区是温度图上显示的江南那块低于25度的区域,24-26日随着气旋东移,江南地区自西向东将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水,其中湖南、江西、浙江部分地区将出现大到暴雨,需要大家格外注意。

对于南北“一火一水”,届时会分别追击实况,请大家及时关注。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10-6-22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极涡盘踞在极地,出现3个中心(分别位于加拿大北部群岛地区-5399位势米,巴伦支海5403位势米、中西伯利亚北部5389位势米),北美阻塞伸向极地成为极高系统,5679位势米。亚洲中高纬度地区不断有新的切断系统形成并东传影响我国东北地区以及东北亚地区,同时打击副热带高压,使其难以北抬控制华南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在华南北部和江南南部一带,雨带较往年偏南。

n500_anlmod_pb4_2010062200.gif

根据EC最新数值演算推断:

72H+高原动力脊东移,推动东北涡东退出我国,进入到鄂海南部洋面。副高也因此出现明显的撤退。盘踞在日本东南洋面上,并在远洋出现北抬和加强。
96H+副高开始强力西伸,因其脊线已在远洋北抬,这次西伸相对位置偏北,而新*疆北部另一东欧槽开始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雨势猛烈。
但这次副高北抬似乎过于猛烈,迅速控制了日本和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雨带迅速北抬至华北-东北南部一带。



这会不会预示着今年江淮梅雨的短暂呢?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10-6-22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不稳定的数值来推断气候特点,并不合适吧。
   
在南北半球气候带双漂移的形势下,数值预报稳定度很低的,目前3天以内还可一看,72h之外的……
发表于 2010-6-23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tom.hp
日照分布图做得很好!还有其它节气的吗?
发表于 2010-6-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7# qwer
EC这等高线画得简化了,其实应该是两个部分:大陆脊+副高,即是说不稳定北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4-28 01:47 , Processed in 0.03218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