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CMFCN
收起左侧

[学习交流] 盗版者与书呆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5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 steal
你先弄明白热胀冷缩与压电的关系好吗,我晚些再回复你,做点版务,不好意思哦:QQ/83
发表于 2010-4-25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我想老将说的“经典物理”指的是成熟的物理,不是跟量子物理相对立的那个。不是科班出身难免会有用词不当的时候,知道指的具体是什么就好。

交变高压消磁的原理应该就是用幅度较大(相当于磁滞回线上的那个Hc)的外加磁场重新对磁铁进行磁化。如果外加磁场的频率够高(波长小于磁铁尺寸?),则磁铁各部分会沿不同的方向被磁化,整体不显示磁性。当然这需要有很强的磁场才行,老将的意思应该是石英压电效应可能产生这种短时强磁场。

至于热胀冷缩的影响,我想可能是指物体各部分具有不同热膨胀系数,因而受热后界面处产生应力,进而出现压电效应的意思吧。

对于这种事,作一些数量级上的估算确实是必要的。
发表于 2010-4-2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to r6144,
如果在如此大尺度空间产生了足以让普通磁铁消磁的强磁场,且在时域上的变化如此剧烈,这个范围内的电子设备将难以幸免于难,整个地球内的示波器之类都得抖一抖了。

这个...我想老将说的“经典物理”指的是成熟的物理,不是跟量子物理相对立的那个。不是科班出身难免会有用词不当的时候,知道指的具体是什么就好。

交变高压消磁的原理应该就是用幅度较大(相当于磁滞回线上的那个 ...
r6144 发表于 2010-4-25 21:19
发表于 2010-4-2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冷却,暂时搜到一段跟我当时看到的类似表述:
经过加热以及随后的冷却,或施加压力,或于天气干燥的时候以丝或毛料加以摩擦,一颗碧玺结晶将会成为带电体。在垂直C轴的方向,其一端将产生正的静电,另一端则产生负的静电,而这将吸引一些灰尘微粒甚至小纸片,这便是碧玺的压电性(Piezoelectricity),目前用来量度空气或水中爆炸所产生的压力。第一批引进碧玺到欧洲的荷兰人就已经知道这种效果。他们使用一颗经过热处理的碧玺自他们的海泡石烟管中吸出烟灰来,并且称呼它为「aschentrekker」(意义近似吸出烟灰的工具)。

现在许多资料都“变”得很难找了,外文搜搜会更好。我的理解,冷却可能相当于压电的晶格收缩。
  
如何定量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基本上必须在同一断裂下的一定距离内才有磁性消退、烧焦东西和人、留下大型道路烧焦痕迹等现象报告。
(所以必须观测点密度够多才容易判断)
  
所以,我在设计该装置,特别强调“小震现象未必明显”和接触面积必须使重力磁力的合力处于临界,见 临震预防的绝招 第1-3楼。
  
其实,因为两位是专业的,不如讨论和计算下这个电场达到何等状态何等量级才能使磁性明显波动。
  
如果按消磁机的人工量级来说,地层下的压电貌似可以轻易超越消磁机的强度?不过,这里面有介质和其他干扰的问题。
   
PS.
我大学不是物理专业的,不过必须学物理和相关工程原理。
发表于 2010-4-26 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将,你是否分清了压电效应与焦电效应的不同?

今天晚上得空,简单的分析一下。证明磁铁法的不可行,事实上用的是逆推的方式。先扯逆推的第一步:

磁铁法中,磁铁是吸附在铁板上(或者铁质物体吸附在磁铁上)。要是磁铁掉下拉,有两种可能性:1、是磁铁在外部磁场中的受力大于吸附力(减去重力),
2、是磁铁在外部磁场作用下被消磁了。
如果是可能性1,那么在外部磁场方向不同的情况下,这个力可能反而有助于吸附,或者还没让磁铁掉下来的时候磁铁已经克服了摩擦力改变了方向,吸附的更稳固了。想通过制造临界状态来恰巧的把握住,那么需要事先知道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强度,显然是与“预报“相悖。
如果是可能性2,那么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a是方向稳定的磁场中磁铁被一定程度的消磁,那么同样碰到1的问题,显然不可行。b是磁铁置于一个变化的磁场环境(是否就是老将你交变电场所想表达的?),那么请回到松文中的磁滞回归线相关表述

那么,磁铁是怎么被磁化的呢?在外加强磁场的作用下,一个磁畴内部的“小磁铁”会一起转向磁场的方向,或者方向和磁场吻合的磁畴会慢慢变大,磁铁会被磁化,磁性随着磁场的增强慢慢变强,表现为下图中的A-B-C的样子(磁化曲线)。当磁场慢慢减弱的时候,磁化强度并不会落回到A-B那条线上去,而是会比A-B要大一些,这样到外磁场为零的时候,磁铁仍然有一定的磁化强度。不断的改变磁场的强度,可以得到图中B-D-E-F-E-G-B的曲线(磁滞回线),磁化强度不会回到零的位置。磁滞回线的存在,显示了磁性材料的磁化会由外磁场强度和磁化的历史共同决定。对于磁铁之类的永久磁化的磁体(永磁体),要改变它们的磁化状态,外加的磁场要接近图中的HCM的大小才行,这一般需要一个特斯拉或者更高的磁场才行[1],相当于地磁场的数千倍乃至数万倍。如果施加的外磁场比这个HCM小很多,磁铁的磁化状态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http://songshuhui.net/forum/attachments/month_1004/20100418_020fcb7a8d64aea3e5b7ttab4BOX9dQI.jpg

强磁材料的磁化曲线(A-C)和磁滞回线(B-D-E-F-E-G-B):磁化强度(M)随着外磁场(H)的变化。


如果是一个正好在方向上与磁铁原有磁性方向相同,在-H至H间“交变”的磁场,是有可能减弱磁铁的磁性。但是要明显减弱,外加磁场需要和Hcm比较在一个相当的水平上。老将你认为应该是多少呢?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抑或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起码要高于”一百米之外的普通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一般在0.000,001特斯拉“吧。而-H刚把磁消掉,”交变“之后的正H能把消掉的拉回去一大截,参考下图的曲线可以观察到,只有接近于Hcm(对于普通磁铁差不多是1T),也就是0.1的数量级以内,才能产生比较”明显“的消磁作用(也是远小于0.1)。我想,消磁作用再弱一个数量级的话,这个临界状态会非常的难以把握,导致无法排除外界震动、气流扰动、磁铁自身磁性衰退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这个http://www.linkjoin.com/gb/Base/AdvUpload/ShowImage.asp?FID={F4D0EDAD-8948-47FA-888E-C17DFA2D3964}

而这么大尺度上的0.1T,而且又是迅速变化的,能让铁塔扭曲、铁钉跳舞了,能让银行卡不能用,让变电站爆炸,让家里的电器烧掉一大半……即便是一个1公里内的0.1T,也能让千公里内的指南针乱跳了。

还有,请注意,磁场强度与距离是成平方反比的,消磁机内部磁场强度很强,稍远一点就弱的不行了。一个闭合电流线圈内部,磁通量是固定的,磁场强度要除以面积(又是一个平方关系)。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26 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25# steal
谢谢你的长篇研究,我想让r6144来检验一下更好,因为明显看出r6144跟你是同专业的。
  
另外,提供一篇京都大学2009年的压电试验,以供理论计算参考:坑道内における地震波到達に伴う電場発生と 実験室における岩石圧縮に伴う電場発生
  
我们后来事实是用了磁铁法+指南针法+气象雷达法,三体一位,作为爱好性预防的(因为我所居住的地方,在东南断裂的关键点上)。
  
虽然气象雷达个人有预报成功的例子和判别不会大震的成功例子,但气象雷达法:一是普通气象爱好者不懂什么是正常的气象杂波;一是按已知统计,非气象杂波出现往往可以持续几天到30天才发震;一是出现非气象杂波,有时并不发震,只是一个地质活动过程而已。
  
所以该方法一直低调观测。
  
我想,通过各位专业会员和气象爱好者的总结资料和理论摸索,应该可以总结出一套互相弥补的、勉强可行的,应付大环境下的简易方法。
  
PS.这是我的常用马甲
发表于 2010-4-2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这样看来,要让磁铁消磁需要的场强是很高的。直观想来,由于地质原因而产生的磁场多半有很大的低频分量,可能用几个不同方位的指南针(测量它在外加磁场中所受的力)或者霍尔传感器来测量会更灵敏。

如果有高频电磁场的话,用气象雷达应该是能测到的。

不过,假如附近有强对流天气,那么闪电的影响也许会更大吧。

另外说明一下昨天纳闷了一会儿的一个问题。铁磁材料的磁导率mu远远高于空气,因为B=mu*H(当然实际上两者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虽然磁感应强度B到达了1T这样的量级,但相应的磁场强度H不过20A/m,跟地球磁场在空气中所产生的H是一个量级。然而,H的环路积分等于穿过环路的电流(对于交变场则包含位移电流),如果只是一块磁铁,不构成包围电流的闭合环路,那么同样的电流在磁铁中产生的H会非常小,而在空气中产生的H比不存在磁铁时稍大一些,这样才能保持B的法向连续性。只有当铁磁材料形成闭合环路,电流从环中穿过时(就像变压器里那样),材料的高磁导率才对磁化有帮助。
发表于 2010-4-27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象雷达非气象杂波必须具备持续性和非气象杂波两个特征,所以目前不宜推广,见天文地理版将臣08年还是09年的一帖气象雷达检验。
PS.
有点事,有劳站内搜索一下
发表于 2010-4-27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21cma.net/viewthread. ... p;extra=&page=2
http://www.21cma.net/viewthread.php?tid=949

有一点不太明白:如果是雷达以外的辐射源(比如地质活动产生的电磁场)主动发射的杂波,那么其时域位置应与雷达发出的脉冲位置完全无关,从而在给定的方向上,每次扫描得到的径向回波分布应该是相互独立的吧,平均的径向分布也应该比较均匀(除非受到数据处理过程的影响)。上述两帖中比较稳定的杂波,多半还是某种散射体产生的吧,当然不排除它与地震有关的可能。
发表于 2010-4-2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29# r6144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4-4-19 04:35 , Processed in 0.021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