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世界气象组织的年度报告称, 2008年可能是自1850年有气候仪器记录以来第十个最暖的年份。目前估计,2008年全球海面和陆面综合气温比1961~199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0.31℃。2008年的全球平均温度略低于21世纪已过去的各年份,这主要缘于2007年后半年发展起来的中等至强的拉尼娜现象。此外,自从1979年开始卫星测量以来,北极的海冰覆盖范围在融化期降至仅次于最低的水平。
世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包括破坏性洪涝、持续性严重干旱、雪暴、热浪和寒潮。世界气象组织对2008年的重要天气和气候事件进行了综合盘点:
区域温度距平
2008年全欧的温度再次高于平均水平。 包括西伯利亚西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部分地区的巨大的地理区域出现了异常温暖的冬季。几乎整个欧洲在一月和二月十分温暖。在斯堪的纳维亚的部分地区这些月份的月平均温度距平超过+7℃。 在芬兰、挪威和瑞典的大部分地区,2007~2008 冬季是有测量数据以来最暖的。相反,欧亚的大部地区,从土耳其向东一直到中国,北半球的冬季却异常寒冷。土耳其部分地区一月份的夜间温度为近50年来最低。
美国中西部的大部地区二月份十分寒冷。有些地区日平均温度低于正常值4.0 ℃ ~5.0℃。
由于南极气团过早爆发扩散,在南美洲的南部五月份出现了非常寒冷的时期,尤其是阿根廷中部有些地方最低温度低于–6℃ ,打破了年度绝对最低温度的纪录。相反,在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东南部和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七月份的平均温度高于平均值+3℃以上,在许多地方创造了50年来最炎热的七月。由于异常的热浪,还打破了十一月温度的历史纪录。在阿根廷中部,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经历了50年来最炎热的十一月。
澳大利亚南部在三月遭遇空前的热浪,使整个地区笼罩在灼热的天气下。阿德莱德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热浪,连续15天最高温度高于35 ℃。在四月份,欧洲东南部和中东地区也发生了一些热浪,使春季温度明显偏高,这一现象不仅发生在该地区,欧洲的其他地区及亚洲大部地区也出现这一情况。
持续性干旱
根据美国干旱监测指标,在北美洲东南部大部地区七月底的干旱定级为中等至异常干旱。加利福尼亚中北部持续的干旱给扑灭一些大的山火造成困难。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南部经历了61年来第5个最干旱的时期。在欧洲,葡萄牙和西班牙则遭遇了数十年来最糟糕的冬季干旱。
在2008年的大部分时间,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的大部分地区遭受持续性严重干旱,给农业造成严重破坏。
干燥的天气使澳大利亚东南部大部地区蔓延已久的干旱雪上加霜,在维多利亚它是有记录以来第九个最旱的年份。这样的天气条件进一步加重了在农业上十分重要的墨累达令流域水短缺,造成该地区作物大面积歉收。尤其是九月和十月,该地区特别干旱。
洪涝和强风暴
一月份,冰雪覆盖中国南方15个省约130万平方公里(km2),使之经历了长期的低温结冰。这一天气影响了数百万人口的日常生活,他们倍受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电力输送中断的煎熬,给农业造成破坏。
在加拿大刷新了一批冬季降雪量的新记录,许多地方,包括魁北克降雪量高达550厘米(cm)以上。由于积雪过重造成一些房顶坍塌,至少4人死亡。在多伦多,2007~2008的冬季是有降雪测量的70年来下雪最多的冬季。一月底,爱德华王子群岛遭遇的冰暴袭击是数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之一。该省近95%的地区一度断电。
在美国,四月份的大雨加上先前已经饱和的土壤和融雪造成大范围洪涝,密苏里和印第安纳州的南部受到影响。在衣阿华、伊利诺伊、威斯康星和密苏里州的许多地方都刷新了六月份日降水量的纪录。自1953年有可靠的记录以来,2008年由龙卷风造成的死亡人数(总共123人)也是10个最高年份之一。根据统计,1~8月共发生1,489次龙卷风,打破了1953年以来的纪录。
在德国,5~9月间发生了大量的伴有暴雨、龙卷和雹暴的强雷暴,造成一些人员伤亡和重大破坏。
非洲西撒哈拉次地区,包括西非和东非遭受暴雨影响,在津巴布韦造成史上最严重的洪涝,在季风季节,西非30多万人口受影响。
在非洲北部9~11月份的持续性大雨使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受影响,许多城市和村庄的重要基础设施受到破坏并造成一些人员伤亡。摩洛哥北部一些省份记录下了极端降水强度,不到6个小时雨量高达200毫米。在同一个气候异常背景和同一时期,欧洲西南部也记录下了强降雨,西班牙巴伦西亚测到了24小时雨量达390毫米的强降水,其中144毫米在不到一小时内录得。在法国,10月31日至11月2日一些地区遭受暴雨影响。有些地方在这3天内雨量达500毫米,尤其给该国中东部造成严重洪涝和山洪。
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在一月和二月遭遇几场大雨,造成严重洪涝,尤其在昆士兰。在十一月澳洲大部分地区遭受大范围强降水,解除了澳大利亚中部的极端干旱期。但由于与之相伴的强雷暴,许多地方因大风、冰雹和山洪造成破坏。
在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季风带来的强降水和暴雨形成山洪,造成2600多人死亡,在印度1000万人流离失所。
在哥伦比亚西部,持续的大于正常的降水导致严重洪涝,至少50万人口受影响,在下半年还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滑坡。
11月22~24日,巴西南部的暴雨导致洪水和凶险的泥石流,150万人口受灾,120 人死亡,6.9万人无家可归。
拉尼娜减弱
2008年第一季度的特征是拉尼娜事件为中等至强程度,该事件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并盛行至2008年5月。 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层大面积表层水域温度偏冷,加上赤道太平洋西部异常偏暖的条件是典型的拉尼娜全球大气强迫的现象。无论在热带太平洋附近还是偏远的地方,诸多气候特征都表现了通常在拉尼娜事件情况下出现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在2月份呈峰值状态,以后逐渐减弱,2008年下半年呈现近中性状态。
热带气旋季节
纳尔吉斯气旋是2008年最凶险的热带气旋,它在印度洋北部生成发展,5月初袭击缅甸,造成近78,000人死亡,摧毁了数千座房屋。纳尔吉斯是1991年以来袭击亚洲的最具破坏性的气旋,在缅甸造成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大西洋共生成16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包括8个飓风,5个3级或3级以上的强飓风(平均分别为11个、6个和2个)。2008年大西洋飓风季节破坏性巨大,在加勒比、中美洲和美国造成许多伤亡和大范围的破坏。在记录上首次出现连续6个热带气旋(多利、爱德华、斐、古斯塔夫、汉娜和艾克)在美国登陆和3个强飓风(古斯塔夫、艾克和帕洛玛)袭击古巴的记录。汉娜、艾克和古斯塔夫是本热带气旋季节最凶险的飓风,在加勒比造成数百人死亡,包括在海地一地死亡500人。
在东太平洋发生了17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其中7个演变成飓风,包括2个发展成强飓风(平均分别为16个、9个和4个)。
在西北太平洋共发生22个命名的热带风暴,其中10个定级为台风,长期平均分别为27个和14个。菲律宾、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和中国的东南部受影响 最大。全年命名的热带气旋均未在日本登陆,这是2001年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
南极臭氧洞比2007年增大
9月12日臭氧洞面积最大,达2700万平方公里,小于最高记录2006年(2900万平方公里以上)但大于2007年(2500万平方公里)每年臭氧洞大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平流层的气象条件。
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为仅次于最低水平
在2008年的融化期,北极海冰面积减少为1979年开始卫星测量以来仅次于最低的水平,达到年度融化周期的最低点,2008年9月14日又开始增长。9月份平均海冰面积为467万平方公里,该平均是北极海冰研究的一个标准。2007年该平均值为430万平方公里,为记录的最低值。
2008年由于海冰较薄,因此总冰量比任何一年都低。
2008年是连续的第三个夏季,船舶可丝毫不受海冰影响在西北航道通行无阻。
埃尔斯米尔岛巨大的古冰架消失四分之一是2008年令人惊奇的事件。这是一个厚达70米,一个世纪前面积达9,000平方公里的冰架,今天只剩下1,000平方公里,这突出地点出了北极发生变化之快。本融化期大大地加剧了北极海冰面积30年来不断减少的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