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tom.hp
收起左侧

[文化风俗] 古典音乐相关知识普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练和G总真是爱好广泛啊....
你们俩都是体育音乐气象样样精通
发表于 2008-12-10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终于下载完克莱伯82年指挥BS的贝七,虽说是克莱伯本人最满意的演绎,但速度实在很快,全长33'43''(他的RCO版用时更短),和老卡一样神经的快,听得不太习惯,本人还是偏爱慢一点的贝七,比如伯恩斯坦指挥VPO,尤其是第一乐章,太快的话对层层递进的力量感反而是一种削弱。此碟也需要在HIFI听才能感受到这张SACD的极品音效 :y12

午间休息在聆听旺德指挥NDR的贝四h:37

[ 本帖最后由 g2ming 于 2008-12-10 13:5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2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2ming 于 2008-12-10 13:38 发表
昨天终于下载完克莱伯82年指挥BS的贝七,虽说是克莱伯本人最满意的演绎,但速度实在很快,全长33'43''(他的RCO版用时更短),和老卡一样神经的快,听得不太习惯,本人还是偏爱慢一点的贝七,比如伯恩斯坦指挥VPO,尤 ...

       其实对于贝7的诠释方式来说,个人认为整体速度偏快还是比较符合作曲家的初衷的,其依据是在这部作品的创作环境和表现特点上。
    接下来介绍一下这部乐曲:
    A大调第七交响曲写作于1812年。1812年是贝多芬重新燃起创作的一年,其标志则正是他的第七交响曲。虽然这时候的贝多芬依然生活的不怎么愉快,但是这部《第七交响曲》却拥有非常独特的舞蹈性风格。  
    贝多芬的性格是特立独行的,他也不想让自己作品风格有所重复,尤其是对于交响曲这个体裁来说。在《第七》之前的四部交响曲(第3英雄,第4,第5,第6“田园”)可谓部部经典、成功——英雄的赞美、青春的颂歌、命运的斗争、田园的纯朴。而现在贝多芬想到了用快乐、疯狂的舞蹈性的节奏来作为新作的创作主题。值得注意的是,这部交响曲没有慢乐章。
    第一乐章,似乎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在庄严的序奏以后,一段长笛引出的呈示部第一主题优雅而欢快,充满一丝明亮;第二乐章是忧郁的小快板,带有葬礼进行曲的风格,虽然旋律并不快速,但是依然不乏舞蹈的节奏感,在首演的时候这个乐章被反复加演,足显其魅力;第三乐章是一首速度非常快的诙谐曲,一上来就表现出愉快的感觉,会让人不由得跟随他手舞足蹈,跳跃的热情在再现部达到顶峰;最值得让人称赞的是第四乐章,舞蹈性一开始就趋于疯狂,似乎有酒后起舞的味道,高潮迭起,让人感觉呼吸都会跟随急促起来。贝多芬用最迅捷、最激昂的手法,写出了这个十分出名的快板,似乎是天下无双的,更表现出他的天才所在。
  《第七交响曲》是在贝多芬所有没有副标题的交响曲当中最受人欢迎的曲目,也是欣赏古典音乐的基本曲目之一,对古典音乐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可以接触一下。此曲目名版众多,几乎著名指挥家都指挥过这个曲子,推荐版本有卡拉扬指挥BPO(DG1977版),旺德指挥NDR(RCA版),克莱伯指挥VPO(DG)、BSO(ORFEO1982现场),阿巴多指挥VPO(DG1987现场)朱利尼指挥CSO(EMI版)等等。
发表于 2008-12-13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贝七的第二乐章,不同人的演绎有较大的差异,贝多芬作曲时也犹豫过到底应该标为Allegretto还是Andante,我更喜欢听行板式的演绎。

今年是卡拉扬百年华诞,有部专门关于他的纪录片,教练有否看过?昨晚在网上看了一下,感觉不错。


终于成功下载了波利尼/伯姆/VPO的贝四五(1979)钢协,高兴,均是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最喜欢的指挥之一和最喜欢的乐团之一。

[ 本帖最后由 g2ming 于 2008-12-13 14:2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1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换了口味,弹下一首巴赫C调平均律,只觉得清澈动听,但不空洞,有点弥撒的味道。又一个我接触到的新风格。
发表于 2008-12-14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2ming 于 2008-12-7 14:15 发表


在哪里有下载?h:4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wNzI4MzI=.html
好象没下载,我全部在线听。h:17
发表于 2008-12-18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调性

调性(Tonality)简单的讲就是24个大小调。然而这是如何产生的呢?首先我们应该对音阶要有所认识。基本上西洋音乐是以七声音阶为基础,大家从五线谱上就可以了解,音符照着线与间的顺序排列,所得到的便只有C,D,E,F,G,A,B七个不同的音名。然而之前曾提到一般所使用的共有十二个不同的音,那是因为以上七个音,其音与音之间的音程距离并非都是半音。以C大调为例,C,D,E,F,G,A,B,C*的排列除E,F与B,C*之间是半音音程外,其馀各音之间的音程都是全音。
  大家要知道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一直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创作是以调性音乐为主。现代音乐中虽然有非调性(atonal)音乐的产生,但基本上大家还是习惯接受调性音乐。而流行音乐更是仍无法跳脱调性音乐的规范。为什么会这样呢?举例来说,一个人从家中出去,不论去多远的地方、或是要离开多久,最后总应该再回到家里。调性音乐中每个调子里最重要的便是主音(tonic),乐曲通常由主音或主和弦开始,结束时又将回到主音或主和弦。此种模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使音乐进行具有强烈的方向感。
  这种方向感的来源就在于音阶的排列上。我们称二音符间的距离为音程,如果一个音阶里各音符间的音程相同,也就可以说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一样,没有亲疏之分。如此便缺乏一种趋势,自然也没有进行的方向可言。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大小调中那二组半音音程位置的重要性。以下将音阶中各音名称顺序列出:主音(tonic)、上主音(supertonic)、中音(mediant)、下属音(subdominant)、属音(dominant)、下中音(submediant)、导??leading tone)、八度音(octave)。
  由此可知十二个音各自能成为一个调的主音,如此将得到十二个大调与十二个小调,总共便是所称的二十四个大小调。
————————
简单补充一下:
大调音程就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C大调即为自然大调(全白键构成)
小调音程就是:全半全全半全全 a小调即为自然小调
非自然调性需要掺入升降半音才能构成调性音程,如g小调需要降b和降e,在五线谱起端的高音谱号旁边,依据#和b的数目和所标的位置,就可以确定该曲的调性。死记口诀也很容易...h:47

[ 本帖最后由 g2ming 于 2008-12-18 15:30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18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LS两位达人能不能在不事先知道的情况下凭肉耳分辨出不同曲目的调性? h:6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2ming 于 2008-12-18 15:13 发表
LS两位达人能不能在不事先知道的情况下凭肉耳分辨出不同曲目的调性? h:66

说实话我不是专业的,这个的确不是每次都弄得准的,有些很明显的当然可以听出来(比如贝多芬,莫扎特的一些作品)。不过一般是先看了曲子的调性,然后去听可以有更多发现。

    由于大调骨干和弦是明朗的大三和弦,所以写出的音乐容易偏向明朗积极的情绪感情,小调是小三和弦,比较忧郁。

    打个比方来说,大调骨干音是135,所以其旋律明亮热情;小调骨干音是613,一般抒情或者忧郁消极。
    或者我们可以用一个形象的比方:一首乐曲最后的结束音回到1上的一般是大调,回到6上的一般是小调。

    但并不是说大调乐曲一定给人的感受是积极的,小调一定是忧郁伤感的。

    不过以1为主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至于C大调,就是以C音为1,F大调就是以F音为1,整个调子的绝对音高不一样。   
    所以有些人说每个音都可以唱do,就是这个意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补充一下听音的顺序以及方式。

听音顺序为:单音,双音(音程),三和弦,七和弦四个部分。

听单音

    老师在钢琴上不同的音区弹奏不同的音,每弹一个音,考生用“啊”或“啦”母音唱出所弹音的音高,每一个音最多有三次机会(考生对某一个音第一遍唱的不对或不准确,老师还可以再弹第二遍,第三遍),得分是以考生唱每一个音的准确性和快捷度来确定的。

听双音

    老师在钢琴上同时弹奏两个不同的音,考生用“啊”或“啦”母音从低音到高音或从高音到低音分别唱出两个音的音高。每一个不同的音程,老师根据考生听唱情况弹一至三遍,得分是以考生构唱音程的准确性和快捷度来确定的。

听三和弦

    三和弦的内容包括原位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和减三和弦以及每一种和弦的两个转位(六和弦,四六和弦)。老师在钢琴上弹奏出一个和弦,考生用“啊”或“啦”母音从低音到高音或从高音到低音分别唱出三个音的音高,老师听弹若干个三和弦中的每一个和弦,可根据考生的听唱情况弹一至三遍,得分是以考生构唱三和弦音高的准确性和快捷度来确定的。

听七和弦

   七和弦的内容包括原位大小七和弦,小小七和弦,半减七和弦和减减七和弦以及每一种七和弦的转位和弦(五六和弦,三四和弦,二和弦)。老师在钢琴上弹奏出一个七和弦,考生用“啊”或“啦”母音从低音到高音或从高音到低音分别唱出四个音的音高,老师听弹若干个七和弦中的每一个和弦,可根据考生的听唱情况弹一至三遍,得分是以考生构唱七和弦音高的准确性和快捷度来确定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3-9-23 16:22 , Processed in 0.0333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