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tom.hp
收起左侧

[文化风俗] 古典音乐相关知识普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现在基本介绍了欧洲古典音乐的起源和发展,那么古典音乐的体裁分为哪几种呢,他们都各有什么特点呢?
    古典音乐的分类方式五花八门。通常来说,从大的分类上,古典音乐大致可以分为管弦乐,室内乐和合唱音乐
    1. 先来说说管弦乐
    管弦乐包括:交响曲,协奏曲,交响诗(交响套曲),他们都是比较大的作品,一般需要由管弦乐团来演奏,所以这个也是古典音乐中占最主导地位的部分。
    其中交响曲又是其中占比重最大的作品,大多数的作曲家都有这种体裁的作品。由古典时期的著名作曲家——“交响曲之父”海顿确立了其4个乐章的结构,大致是快(奏鸣曲式)-慢-快(小步舞曲式或者诙谐曲式)-更快(奏鸣曲式)。由莫扎特和贝多芬加以拓展和发扬光大。代表作如贝多芬第5交响曲“命运”和第6交响曲“田园”。
    协奏曲是由一个占主导地位的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一起演奏,理论上说乐团中的乐器都可以当作独奏乐器,但是通常以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作为独奏乐器,比如有钢琴协奏曲(下文简称钢协),小提琴协奏曲(下文简称小协),单簧管协奏曲等等,它需要独奏者和整个乐团之间的默契配合。它一般有3个乐章组成(快-慢-更快),其中不乏技艺精彩绝伦的华彩演奏(浪漫派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代表作有柴可夫斯基第1钢协,贝多芬小协,门德尔松小协等等。
    交响诗指单一的或者多个连在一起演奏的管弦乐作品,往往有标题,而且前后所有连接,所以这种体裁一般在浪漫派,特别是民族音乐家用得很多。比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交响诗,是交响诗当中的巅峰璀璨之作,也是本人最最喜欢的一部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对于这个作品的详细讲述以后我会单独介绍。还有比如西贝柳斯的芬兰颂,塔皮奥拉等等,都是交响诗的杰出代表作。
    2. 接下来说一下室内乐
    室内乐体裁众多,主要分为室内乐重奏和独奏2大类,有时其他分法会把独奏单独列出来讲述。
    其中室内乐重奏主要有弦乐3重奏(1小提琴,1中提琴,1大提琴),弦乐4重奏(2小提琴,1中提琴,1大提琴),钢琴4重奏(1钢琴,1小提琴,1中提琴,1大提琴),钢琴5重奏(1钢琴,2小提琴,1中提琴,1大提琴)等等。其中海顿也是弦乐3、4重奏的奠基人,在贝多芬手中发扬光大,所以海顿和贝多芬的弦乐4重奏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必收的曲目。
    独奏一般分为钢琴和小提琴,尤以钢琴居多,所以也称为键盘音乐。在这方面巴赫居功至伟,他的12平均律被誉为钢琴的“旧约圣经”,“新约圣经”自然是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
    3. 合唱曲大多以歌剧和宗教音乐为主,而有些交响曲可以加入了人声。比如贝多芬第9交响曲“合唱”就是在末乐章引入了人声,这个是在当时空前绝后,所以贝多芬拓展了交响曲的范围,是交响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在浪漫主义后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马勒也在他的交响曲中运用了人声,效果非常宏伟。
    其中歌剧中的合唱曲一般分为宣叙调(独唱或者2重唱),咏叹调(独唱),2重唱,多重唱和合唱等等。歌剧是在古典时期兴起(比如莫扎特创作了很多经典歌剧),在浪漫主义达到巅峰(罗西尼,瓦格纳,威尔第等)。
    宗教曲一般指弥撒曲,安魂曲等。比如莫扎特的加冕弥撒,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在古典音乐的海洋中都是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宗教乐曲。

[ 本帖最后由 tom.hp 于 2008-10-28 14:0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9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谈一下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大家知道,音乐是听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许多听众往往有这样的一种要求:交响乐很难听懂,最好你给我讲讲清楚,这里到底是表现什么?那儿又是表现什么?音乐更多的是靠我们去想象的,它本身并不明确具体。比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最后一段写抗敌胜利,它的主题和马蹄声“哒哒啦、哒哒啦”的节奏很相似,我们一定会产生一种联想:这可能是军队,是骑兵队在奔驰。音乐本身根本看不到马,也看不到跑,只是从节奏产生出联想而已。而这种联想的产生要有一个特定的条件,就是马必须在跑。如果马不跑,站在那里,音乐就没有办法表现它了。
    从这可以看出,音乐的描绘性叙事性是非常有限的,它只限于客观事物中那些有音响的、有节奏的、有动态的也就是运动中的事物。因为音乐是一种音响的、一种听觉的艺术,它存在于音响的运动之中。如果跟音响和运动这两种特性没有联系的事务,音乐要想“描绘”它们就比较难了。所以说,音乐的特长不在于描绘,也不在于叙事,它的长处是抒情。
    比如我们心情激动了、情绪紧张了,心就跳得快。音乐表达这种心情的时候就可以采用紧张的比较快的节奏;如果心情平静的时候,自然就松弛下来缓慢下来,于是音乐的节奏、速度也慢了。
    音乐还有一个特长,如在表现忧愁忧虑痛苦发怒盛怒这种情绪的时候,可以把它们的各种层次很细微地表现出来。
    音乐是通过作曲家主观的感受写出来的,因此它的主观性是很强的。而听的人呢,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音乐创作跟其它艺术有些不一样,文学写出一部小说来,创作已经完成了。戏剧写出一个剧本还不够,还要演,这是二度创作。而音乐除了这个二度创作外,还有一个三度创作,就是听众如何来欣赏和理解这个作品,就是说听众也要投入到这个创作中间去,这样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过程才算全部完成。
现在我来举两个例子来看看作曲家是怎样描写大海的:
    一个是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其中第一章就描写大海。这个乐章的引子有两个主题,一个是代表苏丹王——沙赫里亚尔,是个很粗暴的形象;另一个是王妃“舍赫拉查德”的形象。可妙就妙在这两个主题后来都变成海的形象了。人怎么会变成海呢?如果我们听这段音乐就会发现:原来是音乐旋律的起伏使我们联想到海浪的起伏。这说明交响音乐创作上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用同一个音乐素材,通过节奏、和声、配器的变化来改变音乐形象。
   “天方夜谭”是描写舍赫拉查德讲故事给那个苏丹王听,所以它就利用这两个人物的主题来写大海,这不是真的大海,而是他们心目中的大海、故事里的大海。这里人物主题变成大海,两者是有很密切的内在联系。比如苏丹王是很残暴的,跟大海的汹涌可怕是可以联系上的。至于那个“舍赫拉查德”主题是个很美的主题。我想作曲家写的时候,可能就是考虑到要把它稍加改变变成浪花的主题的。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作曲家的本事来,他可以用很集中的一两个主题材料千变万化地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另一个是法国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写的一个“大海”。他的写法又不一样了。这部作品叫作交响素描,有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的标题是“从破晓到中午的海”,是写平静的海、从薄雾中慢慢显现的海。
    第二乐章是“浪的嬉戏”,写顽皮的海,海浪在追啊、玩啊。
    第三章是“海与风的对白”,这是咆哮的海。
    这个海跟刚才介绍的那个海性格上很不一样:首先它的内容不一样,另外作曲家的性格也不一样。德彪西是一位印象派的作曲家,他的创作特征是着重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和色彩的变化、景象的变化。所以他的旋律都是断断续续的,一会儿这样几个音、一会儿那样几个音,变化多端,它是在描述大海那种变化无穷的色彩。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德彪西都是交响乐色彩配器的大师,但各有所长,因此他们写出来的音乐也是截然不同的。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一些内在含义。第一,即使描绘性的音乐也都不是纯粹客观地描写外部世界,这些描写是被音乐化了的、性格化了的、感情化了的,而不是事物的本身。因此一千个人写大海,就会写出一千个样子。第二,音乐形象是从联想产生的,这个联想是通过音乐对事物运动的形态及其发出的声响所作的一种模拟而来的。第三,作品描述什么有时还要靠文字标题来提示,否则不能准确判断它在写什么。比方柴科夫斯基的交响诗“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中的一段描写地狱里的旋风。如果不讲这是旋风,也可能以为是大海,因为二者有着相似的运动方式。所以确定音乐形象还要靠文字标题。同时也说明音乐的描绘只能近似,不能逼真。
    标题音乐可帮助大家理解作品形象,那么怎样去理解无标题音乐呢?这就更需要从人的心里状态和感情上去理解。譬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这“命运”标题是后人给加上的。音乐中“命运”主题,有人解说它是反面形象,是凶恶残暴阴森的命运的形象。但也有人把它说成是贝多芬对封建势力的挑战,是怒吼的贝多芬,是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贝多芬,是一个正面形象。这不是截然相反吗?总之,这个主题体现了作者自己的感情,体现了他对命运的态度。第四乐章写贝多芬理想中的胜利,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还写下了非常天才的一笔,就是在胜利高潮的时候,突然命运的主题又出现了。有人说这是对过去斗争的回顾,也有人说这是被打倒的奄奄一息的命运企图东山再起。但是我倾向于另外一种解释,即虽然胜利了,仍然不能失掉警惕,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的反动的东西说不定还要再来的。这样的解释更符合贝多芬的实际,符合他的逻辑,也更好地显示出他作品的哲理性。至于究竟怎么理解,大家还可以作出自己的解释。
    交响乐给人的启示是很多的,它可以给你很多想象的余地,尤其是无标题交响曲更有这个特点,因为它没有标题的约束,概括性很强,内涵非常丰富。即使听一百遍还会有新的发现。而且,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刻。这就是无标题交响乐的一个长处。
    所以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一点,音乐的特长主要是抒情不是描绘。所以在欣赏它的时候主要在于它的情绪如何感染我们,不一定追究它在写什么。乐曲解释只是作为一种参考,主要还要发挥我们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点,欣赏交响乐首先要充分调动我们自己的想像力,我们越是善于想像思考,也就越容易理解作品。总之一句话,音乐是听的,不是说的。交响乐只要多听,大胆发挥你的想像,你就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发表于 2008-11-1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喜欢听钢琴音乐来了。。。

听了理查德克莱格曼的钢琴专辑。。。
深深地被《星空》吸引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9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钢琴音乐很不错的,以后会逐渐讲到,现在介绍一下演绎古典音乐的世界顶极乐团,这些乐团在世界上的地位首屈一指,代表了世界交响乐文化的顶级水平。

首先是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奥地利)
  这个乐团是世界公认的最好的乐团,举世瞩目的一年一度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是他们演出的。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2年,该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象征性乐团。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汉斯-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这个乐团不设常任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伯姆、卡拉扬、穆蒂、伯恩斯坦、马泽尔等当代著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为客串指挥。据统计,指挥这个乐团灌制过唱片的指挥家竟达36位之多。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的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弦乐音色华丽优美。该团演奏的曲目比较保守,以传统的德奥作品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团不设常任指挥,可见对指挥家的要求不是一般的高标准,而且对于任何类型的指挥家都能作出灵敏的反应。有时,他们在严格的指挥家手下,白天举行定期演奏会,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晚上却在意大利歌剧指挥家的手下,演奏意大利歌剧,足见该团的适应能力之强。

接下来说一下柏林爱乐管弦乐团(德国)
  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是和前者维也纳爱乐齐名的世界最优秀的交响乐团。她成立于1882年,著名指挥家尼基什曾任该团指挥达27年之久,他在任期间为乐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之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之一。1952-1954年,福特温格勒担任该团指挥,此后乐团声誉更盛。1955年后由指挥皇帝卡拉扬接任该团终身常任指挥,由此进入卡拉扬时代,此间该团的演奏活动和唱片录音更为频繁。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该团曾参与歌剧公演活动。
  同欧洲许多传统的乐团相比,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历史不长,但担任该团首席指挥职务的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指挥家,这就使他们的演奏曲目无限扩大,合奏技能精彩绝伦,并具备了优异的反应能力,无论哪个指挥家统率该团,都能发挥其实力。可以这样说,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是当今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各交响乐团之冠。

接着看一个世界历史最古老的乐团h:54
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德国)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开始时只是室内乐队的小编制,后逐步扩大。该团在18世纪前以演奏意大利歌剧为主。从1817年开始,由著名作曲家韦伯担任指挥,进一步充实了乐队人员的编制。后又经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排演,这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最擅长歌剧演奏;在交响作品方面,拥有跟西欧乐团所不同的独特音响,而且声部平衡很好。该团所演奏的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具有美妙的德国古老传统色彩。

捷克爱乐管弦乐团不得不说,这个乐团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乐团之一。
  该团是在1894年以布拉格国民剧院管弦乐团为中心组建的,两年后在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指挥下第一次举行演奏会。该团起初隶属于布拉格国民剧院,到1901年才独立出来。1918年,著名指挥家塔利希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该团才成为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首屈一指的乐团。到1950-1968年的安切尔时代,该团终于拥有了世界性的实力与声誉,随着安切尔远赴加拿大,纽曼成为捷克爱乐乐团最有名的首席指挥,时间长达20年(1968-1990年),录制了大量的唱片,使得这个乐团一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乐团之一,每年的5月12日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就是捷克爱乐主办的。
  捷克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的曲目十分广泛。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优秀,有古雅的情调和捷克式的独特音响,尤其在演奏本民族的作品时情韵特别优美,其中以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的音乐为其最高成就。

最后说一个苏联的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前苏联)
  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悠久、实力最强的管弦乐团。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圣彼得堡宫廷乐团,但是他们举行公开演出却是从本世纪才开始的。1917年,在俄国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担任指挥时,曾以“国立爱乐管弦乐团”之名开始活动。1938年,前苏联著名指挥家姆拉文斯基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此后的40多年,该团声誉渐高,成为“姆氏的亲兵”而进入黄金时代。
  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奏风格充满激情、富有力度感,充分反映出彼得堡这个古老城市的文化特性,在合奏上显示了俄国式洗练的特色。该团最擅长演奏本民族音乐家如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其解释令人信服而表现生动。该团还特意配置了两套水平同样高超的人马,当乐团旅行演出时,必有一套人马留守在“大本营”中。

[ 本帖最后由 tom.hp 于 2008-11-29 21:01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29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wnraul 于 2008-11-11 19:40 发表
最近喜欢听钢琴音乐来了。。。

听了理查德克莱格曼的钢琴专辑。。。
深深地被《星空》吸引了


CW不妨听一下马克西姆的钢琴曲,也非常不错,推荐 Exodus(出埃及记) 和 Flight.of.the.Bumble-Bee(野蜂飞舞):)
发表于 2008-11-30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为什么叫巴赫的平均律《旧约圣经》,叫贝多芬的奏鸣曲《新约圣经》///?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cmwfsb 于 2008-11-30 17:33 发表
还有为什么叫巴赫的平均律《旧约圣经》,叫贝多芬的奏鸣曲《新约圣经》///?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
    《圣经》叫《新旧约全书》。按《出埃及记》第19一23章记载,摩西带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后,走到西乃半岛中南部的西乃山。耶和华上帝在西乃山上召见了摩西,通过摩西与以色列人订立了一个盟约。订约的一方以色列人要遵守“十诫”。立约的另一方上帝则答应把以色列人作为自己的选民,并把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永为基业。这个盟约订立以后过了1000多年,由于以色列人屡次背约,不断犯罪,上帝严厉地惩罚了他们,甚至使他们饱尝了亡国之痛。但上帝又是仁慈的,为了救赎世人,就派遣他的独生子耶稣降世,作为上帝与人类之间的“中保”。耶稣用自己的宝血作赎价,使上帝与全人类重新和好,又订立了一个新盟约。订约的一方不再局限于一个犹太民族,而是全人类,任何人都可以因信耶稣是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为救赎人类而舍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后复活、升天等等,就可以得到赦免,进天国,享永生云云,这就是“因信称义”;订约的另一方上帝则因耶稣的救赎而赦免了人的罪。基督教把这个盟约称为“新约”,而称原来的“西乃盟约”为“旧约”,把“旧约标准书”称为《旧约全书》,把“新约标准书”称为《新约全书》。所以《圣经》又称为《新旧约全书》。中国天主教称犹太教为“古教”,故称《旧约圣经》为《古经》,称《新约圣经》为《新经》。

    所以对于音乐来说也类似,巴赫的平均律是代表了汇集巴洛克时代的音乐曲式和演奏技巧的精华,而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和扩充,展现了古典-浪漫主义钢琴键盘作品的颠峰,所以才会得到上述的称呼。
发表于 2008-12-2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LZ爱听classical吧?偶以前读书的时候也很爱听,但还是收藏过好些CD,有兴趣可以一同交流一下 h:06  最爱听协奏曲,鉴赏不同版本不同乐团的演绎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可惜工作后没那么多时间静心聆听了 h:13

[ 本帖最后由 g2ming 于 2008-12-2 14:07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音乐的美妙不在于其形象性或者叙事性,实际上很多作品都无法联想到什么东西,古典音乐最大的魅力还是其本身的音乐性(也有人说是哲学性,但这有点虚无),由于节奏、旋律、织体和配器的复杂性,越听越有味道。
发表于 2008-12-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听伯姆麾下的维也纳爱乐、伯因斯坦指挥的纽约爱乐、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3-9-23 15:14 , Processed in 0.04804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