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将臣
收起左侧

[食品科学] 科学公正的看待吸烟与疾病:吸烟与疾病没有因果关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吸烟与不吸烟人群的调查分析(摘要)
  云南玉溪地区烟草公司玉溪卷烟厂调查组

  在众多的烟气化学物质中,对人体有害的主要是烟碱(尼古丁)、烟焦油,它们是导致吸烟人群患病的主要因素。但亦有提出不同观点与之相抗衡的,认为尼古丁固然有害,但也有某些益处,如可使人得到安慰和快感,解除焦虑,调节情绪,平息激动和烦燥,增强记忆和运动技巧,降低肥胖者的食欲,在脑内可模拟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减轻帕金森综合症和老年性痴呆症,大有吸烟功可抵过或功大于过之立论,把吸烟有害的论点推向了颇有争议的漩涡之中。

  1994年5月,带着某种疑虑,我们对一家专门从事卷烟生产的企业,以及在这个特定环境中生息的职工进行了一次“吸烟与健康”的专题调查。调查后的统计数据表明:吸用现阶段卷烟制品的吸烟人群,某些同一疾病吸烟者均较不吸烟者患病人数明显增加;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吸烟人群的某些同一疾病比吸烟人群的患病人数比例还高,有些高出2 ~ 3倍。从这一点来看,对吸烟是否有害、是否就是导致某些疾病的唯一因素而产生了争议,尽管这仅是社会一个角落的调查而已。

  调查范围及对象

  某地区一家卷烟企业以及这一地区8县1市烟草公司的职工,共计5955人,实际调查数5950人,调查率为99.92%;年龄最大为81岁,最小18岁;吸烟历史最长的40余年,最短的1年以下;男性3678人,占61.82%;女性2272人,占38.18%;工人4514人,占75.87%;干部1436人,占24.13%;年龄段划分:18~34岁2375人,占45.97%;35~49岁1941人,占32.62%;50~59岁861人,占14.47%;60岁以上413人,占6.94%。吸烟人数3257人,占54.74%,其中男性3252人,占99.82%;女性5人,占0.15%;工人2438人,占74.85%;干部819人,占25.15%;年龄段划分:18~34岁1491人,占45.78%;35~49岁1051人,占32.27%;50~59岁461人,占14.15%;60岁以上254人,占7.8%。

  调查方法 采用逐人逐项咨询登记的方法进行。

  疾病分类 依次分为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胃肠病、高血压、肝肾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归为其它类。

  烟型分类 此次调查的吸烟人群中99.14%均吸烤烟型,仅有0.86%的人吸其它类型的烟。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中“健康”者是指无任何明显疾患症状的人;“一般”者是指统计登记疾病以外仅次于健康的人;“患病”者是指所患疾病属于登、统计范畴或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人。

表1 吸烟与不吸烟人群健康状况比较表
类 别 吸烟人群3257 不吸烟人群2693人
人数 本数(%) 人数 本数(%)
健 康 2038 62.57 1721 63.91
一 般 1131 34.73 868 32.23
患 病 88 2.70 104 3.86

  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健康者的本数(比率数)不吸烟组略高吸烟组1.34%,但总人数比较吸烟组明显高于不吸烟组5.33%;一般者吸烟组的本数高于不吸组;患病者本数吸烟组低于不吸烟组1.66个百分点。三项综合吸烟组的健康状况稍好。表2、表3中的“本数”是指该组的疾病谱人数;“本组数”是指该组的总人数;“总人数”是指吸烟与不吸烟人群的实际调查数。

表2:吸烟人群的年龄与疾病关系疾病谱本组数 本组数:3257人
                   总人数:5950人
年龄段 18~34岁 35~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同项合并
疾病谱 人数 本数(%) 总人数(%) 本组(%)
气管炎 172人 231人 148人 40人 591 44.84 9.93 18.15
肺气肿 2人 14人 14人 8人 38 2.88 0.64 1.17
肺心病 5人 9人 7人 17人 38 2.88 0.64 1.17
胃肠病 147人 176人 61人 8人 392 29.74 6.59 12.04
高血压 3人 28人 31人 12人 74 5.61 1.24 2.27
肝肾病 11人 47人 14人 4人 74 5.77 1.28 2.33
糖尿病 1人 3人 2人 3人 9 0.68 0.15 0.28
其它 18人 49人 11人 22人 100 7.59 1.68 3.07
合计 359人 557人 288人 144人 1318   22.15 40.47


表3 不吸烟人群的年龄与疾病关系 本组数:3257人
                  总人数:5950人
年龄段 18~34岁 35~49岁 50~59岁 60岁以上 同项合并
疾病谱 人数 本数(%) 总人数(%) 本组(%)
气管炎 31人 62人 20人 23人 136 13.85 2.29 5.05
肺气肿 1人 1人 1人 11人 14 1.43 0.24 0.52
肺心病 6人 4人 13人 13人 36 3.67 0.61 1.34
胃肠病 137人 165人 35人 7人 344 35.03 5.78 12.77
高血压 6人 45人 78人 36人 165 16.80 2.77 6.13
肝肾病 14人 48人 16人 2人 80 8.15 1.34 2.97
糖尿病 2人 6人 6人 2人 16 1.63 0.27 0.59
其它 29人 82人 51人 29人 191 19.45 3.21 7.09
合计 226人 413人 220人 123人 982   16.50 36.46

  从表2、表3中可以看出,呼吸系统疾病(表中疾病谱前3项)吸烟组高于不吸烟组0.03~7.64个百分点,尤以气管炎明显,高出7.64个百分点(总人数);胃肠病,不吸烟组的本数及本组人数比均高于吸烟组0.73%~5.29%,总人数比吸烟组少0.81%;但是,后4项无论是本数比,本组人数比还是总人数比,不吸烟组均明显高于吸烟组,最高值高出吸烟组11个百分点。当然,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有遗传因素的倾向。换一句说,吸烟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影响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基因的因素呢?!目前为止尚未有报道。

  以本数比为例,吸烟组疾病谱排列:气管炎44.84%>胃肠病29.74%>其他病7.59%>肝肾病5.77%>高血压5.61%>肺气肿、肺心病2.88%>糖尿病0.68%。不吸烟组疾病谱排列:胃肠病35.03%>其他病19.45%>高血压16.80%>气管炎13.85%>肝肾病8.15%>肺心病3.67%>糖尿病1.63%>肺气肿1.43%。除去其他病这一项,吸烟组疾病谱排在前3位分别是气管炎、胃肠病及肝肾病;不吸烟组疾病谱排在前3位分别是胃肠病、高血压及气管炎。不难看出,无论是吸烟组还是不吸烟组,气管炎和胃肠炎均为2组人群的多发病。再以本数比为例,两组疾病谱混合排列,同病取比例高的情况如下:支气管炎(吸烟组)>胃肠病(不吸烟组)>其他病(不吸烟组)>高血压(不吸烟组)>肝肾病(不吸烟组)>肺心病(不吸烟组)>肺气肿(吸烟组)>糖尿病(不吸烟组)。通过排列产生如下结果,吸烟组仅占8项疾病中的2个席位,即第一位的气管炎和第七位肺气肿,均为呼吸系统疾病,比值为1:4;而不吸烟组占据了8项疾病中的6个席位,首推胃肠病,其次高血压,比值为3:4。通过这粗略的统计数据和简单的排列,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即:不吸烟组的整体健康水平要低于吸烟组。

表4 吸烟历史(年)与疾病关系  总例:1318人
年 1~9 10~19 20~29 30~39 40年以上 同病相加
疾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气管炎 75 12.69 187 31.64 205 34.69 95 16.07 29 4.90 591 44.84
肺气肿 0 0 4 10.59 16 42.10 13 34.21 5 13.16 38 2.88
肺心病 2 5.26 6 15.79 11 28.95 8 21.05 11 28.95 38 2.88
胃肠病 67 17.09 143 36.48 128 32.65 47 11.99 7 1.78 292 29.74
高血压 2 2.70 12 16.22 35 42.30 18 24.32 7 9.46 74 5.61
肝肾病 4 5.26 21 27.63 38 50.00 11 14.47 2 2.63 76 5.77
糖尿病 1 11.11 1 11.11 2 22.22 3 33.33 2 22.22 9 0.68
其他 10 10.00 29 29.00 41 41.00 10 10.00 10 10.00 100 7.59

表5 日吸烟量(支)与疾病关系  总例:1318人
支 1~9 10~19 20~29 30~39 40支以上 同病相加
疾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气管炎 91 15.40 262 44.33 183 30.06 39 6.60 16 2.71 591 44.84
肺气肿 6 15.79 14 36.84 15 39.47 1 2.63 2 5.26 38 2.88
肺心病 3 7.89 15 39.47 16 42.10 0 0 4 10.53 38 2.88
胃肠病 70 17.86 164 41.84 137 34.95 14 3.57 7 1.78 292 29.74
高血压 16 21.62 30 40.54 23 31.08 3 4.05 2 2.70 74 5.61
肝肾病 10 23.16 39 51.31 20 26.31 3 3.95 4 5.26 76 5.77
糖尿病 2 22.22 2 22.22 4 44.44 1 11.11 0 0 9 0.68
其他 18 18.00 51 51.00 27 27.00 3 3.00 1 1.00 100 7.59

  从表4至表5的统计数据来看,吸烟历史与日吸烟量,除个别情况外,无论是年段还是支段,其同一病种的患病人数比率呈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情况,即1~9年(支)或40年(支)以上的比率小,10~19年(支)、20~29年(支)、30~39年(支)比率大,不成正比。表4的位置排列如下:肝肾病(20~29)年>高血压(20~29年)>肺气肿(20~29年)>胃肠病(10~19年)>支气管炎(20~29年)>糖尿病(30~39年)>其他病(20~29年)>肺心病(20~29年、40年以上);表5的排列如下:肝肾病(10~19支)>其他病(10~19支)>糖尿病(20~29支)>气管炎(10~19支)>肺心病(20~29支)>胃肠病(10~19支)>高血压(10~19支)>肺气肿(20~29支)。从排列中看出,吸烟历史(年)中20~29年的8个疾病占了6个,占75%,首推肝肾病;日吸烟量组10~19支排第一,8个疾病占了5个,占62.5%,肝肾病占首席。

  表6是反映每个年(支)段患病人数与该年(支)段人数中的比率情况,即发病率。

  表6的比率基本上是一个由小到大的正比排列,即吸烟年数越长、日吸烟量越多的发病率就越高。例如:日吸烟量在40支以上的36人,均患有疾病,发病比率为100%。这提醒吸烟人群,吸烟不宜过量

表6 吸烟人群吸烟量人数分流比率表
年 1~9年 10~19年 20~29年 30~39年 40年以上
疾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气管炎 75 7.47 167 16.65 265 27.12 96 34.67 29 15.50
肺气肿 0 0 4 0.38 16 2.12 13 4.74 5 2.67
肺心病 2 0.20 6 0.58 11 1.45 0 2.92 11 5.88
胃肠病 67 6.67 146 13.80 128 16.98 47 17.15 7 3.74
高血压 2 0.20 12 1.16 36 4.63 16 6.57 7 3.74
肝肾病 4 0.40 21 2.62 38 5.63 11 4.01 2 1.67
糖尿病 1 0.10 1 0.10 2 0.26 3 1.89 2 1.67
其他 16 1.68 79 2.86 41 5.42 10 3.66 2 1.67
合计 161 16.83 486 36.98 476 62.56 265 97.62 65 34.76
  注:总例3257人,吸烟1~9年1004人;10~19年1036人;20~29年756人;30~39年274人;40年以上132人。

续表6 吸烟人群吸烟量人数分流比率表
支 1~9支 10~19支 20~29支 30~39支 40支以上
疾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人数 本病%
气管炎 91 11.29 262 19.52 183 19.34 39 31.70 16 44.41
肺气肿 6 0.74 14 1.04 15 1.56 1 0.81 2 5.56
肺心病 3 0.37 15 1.12 16 1.68 0 0 4 11.11
胃肠病 78 8.64 164 12.12 137 14.46 14 11.36 7 19.44
高血压 16 1.97 30 2.23 23 2.43 3 2.41 2 5.56
肝肾病 10 1.23 39 2.91 20 2.11 3 2.44 4 11.11
糖尿病 2 0.24 2 0.15 4 0.42 1 0.61 0 0
其他 18 2.22 51 3.88 27 2.85 3 2.44 1 2.78
合计 216 26.66 577 42.99 425 44.98 64 52.66 36 100

  表7的统计结果告诉我们:不吸烟的患病人数及发病率明显低于吸烟的,这说明就吸烟人群而言,吸烟后增加了患病机会;不吸烟疾病排列第一位是胃肠病,第二位是气管炎,吸烟后疾病排列第一位是气管炎,第二位是胃肠病,这与前面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的疾病排列情况是相吻合的;需要提及的是不吸烟的肺心病6例。我们知道,肺心病的发病机理通常是在阴塞性肺气肿的病变基础上而发生,而肺气肿的形成是由于气管、支气管慢性炎变的结果。假如说由于吸烟产生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气肿乃至肺心病的话,那么,不吸烟人群的肺心病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自身免疫力的问题,因此,吸烟不是导致这类疾病或其他某些疾病的首要因素、主要因素、相关因素或必然因素。

表7 吸烟与不吸烟者疾病比率表
类别 不吸烟者疾病:322例 吸烟者疾病:1318例
疾病 例数 同病% 不吸烟% 总数% 例数 同病% 不吸烟% 总数%
气管炎 92 13.47 28.57 5.61 591 86.53 44.84 36.04
肺气肿 0 0 0 0 38 100.00 2.88 2.32
肺心病 6 13.64 1.86 0.37 38 86.36 2.99 2.32
胃肠病 165 29.62 51.14 10.06 392 70.38 29.74 23.90
高血压 26 26.00 8.07 1.59 74 74.00 5.61 4.51
肝肾病 18 19.15 5.50 1.10 76 80.85 5.77 4.63
糖尿病 2 18.18 0.62 0.12 9 81.82 0.68 0.55
其他 13 11.50 4.04 0.79 100 88.50 7.59 6.10
合计 322     19.63 1318     80.37

  表8的起止日期为1989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死亡率0.35%(4年平均折算职工总数4500人)。肺心病死亡比率较其它疾病死亡略高。这16例死亡病人中,生前不吸烟的有3例:一例血癌,一例肝硬化,另一例呼吸衰竭。其余均吸烤烟型烟。吸烟年数最长30余年,最短10年,平均17年;日吸烟量最多的40支,最少的4支,平均16支。肺心病死者3人生前均患有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及胃肠病。吸烟被认为最有可能导致肺癌,但表8中没有发现死于肺癌的。

表8 职工因病死亡回顾调查表 (1989~1993)
死亡原因 例数 比率% 职工总数 死亡原因 例数 比率% 职工总数%
肺心病 3 18.75 0.07 冠心病 1 6.25 0.02
肝癌 2 12.50 0.04 肝硬化 1 6.25 0.02
血癌 2 12.50 0.04 类风湿 1 6.25 0.02
胃、肠癌 2 12.50 0.04 呼吸衰竭 1 6.25 0.02
脑病 2 12.50 0.04 胃病 1 6.25 0.02
合计 11   0.24 合计 5   0.11


  调查结论

  通过上述的初步调查分析,我们对这一社区人群吸烟与健康的关系有了一个初步结果,即:

  1.这一特殊职业的人群,气管炎是吸烟者的多发病,占总人数的9.93%,这与吸烟首先损害呼吸系统的报道是一致的。

  2.不吸烟人群的多发病是肠胃病,占总人数的5.78%,稍低于吸烟组(6.59%),是这一人群的另一好发病。有报道说,吸烟者患气管炎和肺气肿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30倍,这里的调查结果否定了这一说法,认为是夸大的。气管炎、肺气肿及肺心病这三者是依存关系。吸烟固然可成其诱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还包括自身的免疫力、胸廓疾患、神经肌肉疾患等。

  3.这一社区人群吸烟或不吸烟的,均未发现一例肺癌。3年前,这家卷烟企业曾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普查,也未发现一例肺癌患者。这与吸烟患肺癌者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的说法出入更大。当然,这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烟气中存在的、尽管是微量的致癌物质,如苯并芘、砷、亚硝胺等。

  4.就吸烟人群而言,其吸烟历史的长短、日吸烟量的多少,与其发病率成正相关,即吸烟历史越长、日吸烟量越大,其发病率就越高,特别是吸烟历史在10~29年、日吸烟量在10~29支的,是一个患病的危险期,占这一社区吸烟人群患病总人数的66.69%~76.01%。

  但是,从这一社区的整体健康水平来看,吸烟是否有害健康,还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就不吸烟人群而言,虽然,他的发病率略低于吸烟组,但是,统计中的8项疾病,有6项疾病的比率高于吸烟组,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其发病率比吸烟组高出2倍以上,这不能不引起争议。

  这一社区的人群每天都在从事卷烟生产,又每天都在吸用自己生产的卷烟(仅指吸烟者),而没有发现一例患肺癌或死于肺癌的人,这实在是个意外。这可能与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卷烟品质的提高以及职工预防保健措施的落实有重大关系。

  由于此次调查采用的是咨询登记的方法,故这份调查资料仅供参考。
发表于 2008-8-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h:18 h:07
可能是一直与被灌输的观念冲突吧,我一时接受不了……
不过不管怎样,我都是不会去吸烟的,我保留我个人的观念。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篇文章,估计几乎全部的非烟民是无法接受的,特别是广西寿星调查报告的百年烟龄,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其实日本之前也有多篇调查报告是类似结果,由于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所以最后归因:日本人吸烟只吸前1/3,烟支后部2/3的烟叶起了过滤作用。

哈,有点勉强吧?上世纪的烟民会都吸前1/3?

现实中,我可以列举出许多死于酗酒的,却举不出一例死于吸烟的,特别是近来证实癌症跟免疫遗传有直接关系以后,对烟草的主流认识,更是怀疑。

更奇怪的,我外婆和她表姐,年轻时都是靠吸烟医好“寒胃”的,据说粤东当时还有许多人都是这样,这事实与现在的理论更是背道而驰。

作为科学,现在这种主流理论未免过度武断,任何科学片面发展,最后都会导致负面结果。而中国人现在的思维和办事方式,更容易流于偏激和低效,导致反复绕道。

引用国内的一篇文章,看看国外做了些什么:http://www.ndcnc.gov.cn/datalib/2003/AgroKnowledge/DL/DL-461331

“烟草是著名的模式作物,可当作生物反应器将其他作物的抗癌、抗艾滋病以及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基因导入烟草,使其充分表达,然后利用生物技术予以提取,可加工成治病强身的“灵丹妙药”。如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地培养出抗体烟草,从中提取抗癌和抗病毒干挠素,对肺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瑞典科学家将人体基因注入烟草植株,从收获的烟叶中提出血液蛋白质活化剂,可医治心脏病等。由此看出,烟草有益于健康的潜在用途并不比用作卷烟所起的经济作用逊色。”

万物相生相克,本是中医重大的经验总结,现代生物化学也可以轻易举证。客观全面研究烟草,才能除弊趋利。罂粟壳尚可入药,烟草为何不能全面研究利用?烟民如何健康吸烟?打算戒烟的烟民,如何科学有效戒烟?
(将国际主香、证实无毒的罂粟籽禁用,也是国人的“伟大创举”)

这些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都被铺天盖地的禁烟浪潮淹没,没有解决好,特别是中国。

一直都奉劝非烟民:千万不要去试(除非烟草专克的病毒再度蔓延)。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无烟日,顶顶这帖,以正视听。

当小冷期鼠疫重来时,别忘记烟草是鼠疫的唯一克星。

当然,就像我在回复老李的帖子所说的:目前不主张学吸烟。
发表于 2009-5-3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粗略的统计数据和简单的排列,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概念,即:不吸烟组的整体健康水平要低于吸烟组”
这个结论我也是接受不了。。。我也不会去吸烟

其实最怕是二手烟
发表于 2009-5-31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tty8123 于 2009-5-31 13:26 编辑
烟草(烟碱)和毒品是截然不同的。至于对烟草的依赖性能达到什么程度,表3列出了一些嗜好品和主要毒品依赖性程度,表明烟草(烟碱)的精神依赖性比酒精及一些毒品、致幻剂要小,身体依赖性小得几乎没有。


        烟草(烟碱)        咖啡(咖啡因)        酒(酒精)        海洛因        可卡因        麻黄碱
精神依赖        弱        极弱        强        极强        极强        强
身体依赖        几乎没有        几乎没有        强        极强        几乎没有        几乎没有
精神毒性        没有        没有        强        禁断时强        极强        极强

表3 嗜好品及主要依赖药物性比较

将臣 发表于 2008-8-5 04:21


就煙草本身而言,似乎看不到所謂的「弱」、「幾乎沒有」────戒煙的低成功率和高復吸率
有點像「爛蘋果選擇」,本質都是藥物濫用
「弱」、「幾乎沒有」,祇是相對水平(「煙草蘋果」沒有「海洛因蘋果」那麼爛),僅此而已



而且,煙絲的吸食方式之中,最普遍的是燃燒法,這就有二手煙的問題(損人利己還是損人不利己?)
似乎沒聽說過有「二手海洛因」、「二手麻黃鹼」的說法



广西寿星调查报告的百年烟龄,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年度人均GDP 6000元的地方(雖說數字有水份)
───某種程度上說明當地環境較好(至少比廣州市區要好)

是環境還是煙齡造就的壽星?誰能講清楚?
(請不要用諸如「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此類"正確的廢話"來敷衍)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将臣 于 2009-5-31 14:33 编辑

1、藥物濫用:咖啡(咖啡因)),茶叶(咖啡因),是否称为药物滥用?
2、二手烟:汽车尾气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致癌,烟草却至今找不到证据,甚至统计上非烟民肺癌致命率更高,见2-3楼
3、统计上为取相同环境相同人群进行对比,只能取长寿村。而且这样才能得到尽可能排除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统计结果,和足够的年龄长度,这是医学统计常识。

且不说这些模棱两可的依据,这些依据反过来说,只能证明“无烟说“并无严谨论证。

就说致癌论,那个结论成立于30年代,推翻于50年代,一早证明是个错误的实验结果,但至今却是致癌论的支柱依据。

谎言百遍成真理,无烟说可居世纪谎言之首。
发表于 2009-5-31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kitty8123 于 2009-5-31 17:43 编辑
1、咖啡(咖啡因)),茶叶(咖啡因),是否称为药物滥用?
将臣 发表于 2009-5-31 14:30

作為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咖啡因當屬藥物濫用的行列

咖啡/茶,因其咖啡因含量低 + 歷史悠久,習慣上不被認為是「藥物濫用」而已。
換個角度,看成「合理範圍內的藥物濫用」也未嘗不可~~

正如3樓所講:
在小鼠的一小块皮肤上抹焦油的量,如果折算成人吸烟积累的焦油量,相当于1个人1天要吸10万支卷烟;因此,根据小鼠皮肤涂抹焦油能致癌,说吸烟也会使人引起肺癌,是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

咖啡因半數致死量,大約是一個普通成年人在短時間內攝取140~180杯咖啡。茶的咖啡因含量更低。

當然,沒人會在短時間內連喝140~180杯咖啡,或者N杯茶。
這麼多咖啡/茶喝下肚。。。(按1咖啡杯=150mL算,140杯=21Lh:12
咖啡因未起效,胃已經撐爆了= =


也有一些研究說,飲用咖啡因可以減低獲得帕金森症的危險。
就像廣西那個例中的「调查的37位90岁以上的吸烟老人,基本上没有发现典型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症的病例」



說回煙,不如改進廉價的吸煙技術───既能滿足煙民的需要,又不會燻到旁人(煙味實在是非常嗆)

PS
戈培爾還有一句名言:「混雜部分真相的說謊比直接說謊更有效」
确切一点说,吸烟有害的理论根据,不过是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的推论而已。
h:15
 楼主| 发表于 2009-5-3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应该说“无烟”是个公德概念,比如你烧东西熏到人家。

至于科学,拉不上关系。
发表于 2009-6-1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威尼斯0519 于 2009-6-1 21:51 编辑

这个……
今天刚好在新浪的醒目位置看到的新闻:
卫生部门呼吁在烟盒上印折寿致癌等警示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01/015915711018s.shtml

观念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4-28 06:45 , Processed in 0.0728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