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60|回复: 20
收起左侧

[食品科学] 科学公正的看待吸烟与疾病:吸烟与疾病没有因果关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5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虽然我是烟民,但我并不提倡吸烟。虽然烟民往往诞生于特殊的生活环境,但吸烟至少不是一种好习惯。高中时就曾一再奉劝同桌不要学吸烟,可惜由于人情风俗以及人生经历,大学毕业前后聚会时,这位同学也已经成为烟民。

众所周知,烟草的普及,源于对鼠疫等病毒有一定的预防效果。16世纪末起,不断有学者提出烟草的危害,可能由于烟草的呛人味道和瘾性,这些学者的说法很快被“无条件”采信。

但是,我在生活中却发现广泛存在不符合烟草危害的事实,颇为疑惑,比如,烟民是癌症高发群体吗?粤东的烟民,因为功夫茶而“解毒”?日本的烟民,因为每支烟只抽1/3而长寿?

今天翻到佛山烟草转载自“中国烟草教育网”的文章:科学公正的看待吸烟与疾病:吸烟与疾病没有因果关系,转贴过来供大家参考。

再次强调,并不提倡吸烟,特别是过度吸烟。转这篇文章,只是从科学、公正的角度,提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中国烟草教育网,日期:2004-11-1

  尽管许多人说“吸烟可导致肺癌”、“吸烟缩短人的寿命”,但是,卷烟消费者却始终未能大幅度地减少,而且还有增加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公正地看待吸烟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吸烟与疾病到底有无因果关系。

  流行病学研究吸烟与疾病关系的缺陷

  日本千和县癌症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福间诚吾在“吸烟与肺癌的关系”一文中说:

  首先,吸烟有害论是一个统计学的推论。

  从香烟分析的结果中得知,香烟中含有微量的致癌物质,这就是说,吸烟是引起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但是,仅此一点还不能说明吸烟就必然引起肺癌。

  为了弄清吸烟引起肺癌的原因,起码要做动物实验,确认在同人们吸烟习惯一致的条件下,是否引起肺癌。不过,到目前为止,除有两三例是在极端条件下引起肺癌的例子外,在以同人们吸烟习惯相近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而引起肺癌的报告并没有。目前,确切一点说,吸烟有害的理论根据,不过是从流行病学角度上的推论而已。

  所谓流行病免疫学,是利用统计学手段来推论人们所发生病害的原因为目的的,所以从寻找染病发病原因来讲,还是很有前途的学科。由于癌症的发生原因较多且复杂。因此,要弄清病因是很困难的。上述的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妥的。

  其次,作出这个结论没有合适条件。

  1973年美国公共卫生局的吸烟与健康咨询委员会所做的免疫学研究结果是,如满足下列5个条件,其推论可以说是正确的。其条件简述如下:

  1.一致性。不同时间、地点、不同人与实验结果的关系。
  2.可靠性。不论哪种防疫学的测定指标都应是准确可靠的。
  3.特异性。弄清发病原因,预测率能较好地预测出疾病的发生。
  4.时间性。能够清楚了解发病前的情况。
  5.完整性。同其他疾病和因素有关时,能够前后不矛盾地说明各种现象的原因。

  他就这5个判断条件逐一说明:

  1.一致性。在日本肺癌死亡率最高的是冲绳县。该县的男性吸烟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数。在香港女性吸烟的很少,女性肺癌死亡率是29.3%(日本女性是7.62%),可见比率是很高的。从上述二例来看,吸烟就一定致癌的观点是有疑问的。

  2.可靠性。根据平山雄博士的报告,如以非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定为1,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是随吸烟量增加而上升。如1天吸30支以上,死亡率则上升为6.l。但是,东京大学的森亘教授对6610例解剖结果报告,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降低,相反非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升高。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吸烟引起的,倒不如说是其他环境因素造成的。根据森亘教授解剖结果的报告,同其他流行病学方面的报告相比,其可靠性应该说是更高些。

  3.特异性。认为肺癌都是由吸烟造成的,那么怎样解释非吸烟者也发生肺癌?因此,吸烟就致癌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4.时间性。没有什么特别要说明的。

  5.完整性。肺癌的组织类型可分为11种。主要有扁平上皮癌、腺癌、小细胞癌,这几种可以说扁平上皮癌与吸烟有关。因此,如果说吸烟引起肺癌的增加,那么确切地应该是引起扁平上皮癌增加。但从调查结果来看。40多年来,上皮癌发病率的变化几乎没有。

  以上5条除第4条外,一般实验都难以符合其它4条,因此,吸烟与肺癌的因果关系不能简单作出结论。

  把一天的吸烟量和吸烟时间简便地做一个吸烟情况分析,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研究是合适的。但如果从各种肺癌发病的原因中只谈烟草的致病原因,在真正尊重科学的立场上,这是不太合适的。

  当然,根据森亘教授的报告,对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食品等因素需要进一步调查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癌症死亡数增多,但也有质的变化。原发病较多的胃癌、子宫癌减少,而肺癌、大肠癌、肝癌、乳腺癌增多,特别是肺癌异常地增加,可以说有西欧化的现象。这同日本人生活条件西欧化密切有关。食品结构的变化、高度工业化带来的种种环境污染、交通量增大带来的大气污染等等是发生癌症的重要原因。

  关于大气污染的问题,在前面提到的利用动物进行的吸烟实验。实际引起肺癌的例子不过只有两三个。琦玉医科大学的竹本教授的实验并没有发现烟草引起肺癌。但是吸入柴油机所排出废气的老鼠在18个月以后却发生了肺癌。1985年调查,日本汽车为4200万辆,其中600万辆是柴油机车。如把汽车排出的一氧化碳废气同吸烟所产生的焦油相比,前者是6.2万吨,后者是1.2万吨,可见汽车产生的污染程度之大。

  肺癌、大肠癌都是城市型的癌,在城市里排出废气造成的公害和肺癌的问题,食品构成的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统计推断不等于因果关系

  所谓流行病学就是用统计学方法,判断疾病与可疑因素的相互关系,得出的是一统计结果。其方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考察,其研究结果只能反映群体的水平,而对于个体的判断精度则比较低。它不能直接用来判定可疑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只能提供一定的信息,引导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吸烟与肺癌不存在因果关系

  肺癌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疾病,其发病率几乎等于死亡率。随着近年来肺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的急剧上升,越来越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和一些科研部门的重视,人们一直在探寻肺癌的致病因素、机理及预防措施。由于肺是吸烟的直接目标器官,因而近几十年来,吸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科学家们从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动物试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195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1964年美国医政总署分别发表了有关“吸烟与健康”问题的报告,把吸烟与肺癌联系起来,引起了世界各方面的重视。近年来“吸烟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可能会导致肺癌,肺癌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上升与吸烟有关系。对此,许多国家对吸烟都出台了程度不同、方式不一的规定,并且各种新闻媒介做了大量的反吸烟宣传,这样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吸烟有害健康,尤其是吸烟导致肺癌的定论。而实际上目前的研究在方法上还有争议,在许多领域内还尚未搞清楚。
  例如,1964年和1966年Boll、Best、Hammond等人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进行了上百万人的调查。其结果发现从肺癌的发病率来看,与吸烟人得肺癌相比不吸烟的每10万人中只有12.8人因肺癌死亡,每日吸10支烟以下的死亡人数95.2/10万人,每日吸20支以上的肺癌死亡人数高达235.4/10万人,比不吸烟的高达18.4倍。另外1964年 Doll和 Hill在英国医务人员中进行调查发现,每日吸1~14支烟比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高7倍,每日吸15~24支烟者高18倍,每日吸25支烟以上者高31倍。对于这些统计结果,我们不能盲目信从,而必须进行科学地分析。

  (1)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原始数据的采集应具有可靠性,原始数据缺乏代表性会导致整个统计结果毫无意义,甚至得出片面的结论。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以上统计的患肺癌人数中是否有误诊,患者原来肺部是否就有癌变,是否是由其他部位转移来的癌变,以及病变组织类型是否是与吸烟有关的类型等。这些问题必须搞清楚,数据才是可靠的。

  (2)对卷烟进行分析以后,结果发现卷烟中含有微量的致癌物质。这说明吸烟可能是导致肺癌的因素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可能导致肺癌的因素,如肺癌家族史、个人肺部疾病史、调理方法、营养状况、大气污染等。所以简单从患肺癌病人与死于肺癌的人有无吸烟史、吸烟数量和吸烟方法上,考察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是不可靠的,必须综合地考察所有的因素。在统计学上要求标本的差异,而且只有难以引起偶然性的差异才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差异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就要求在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中必须对除吸烟以外的因素进行修正,以排除其对结果的影响。只有修正过的结果才能真正地反映吸烟与肺癌的关系。而事实上对于这些因素的修正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其中的一些因素如吸烟数量、吸烟习惯和营养状况等,可以人为地改变,而另外一些因素,如生活环境和遗传以及人种等不能人为地控制。

  (3)诸多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起作用,而是交互起作用的。

  由于以上原因使统计变得非常复杂、困难。近年来,又有一些关于吸烟与肺癌关系的调查资料:在过去的30年中,美国人口的吸烟率呈下降的趋势,从1964年的约50%下降到1992年的约29%。而美国肺癌的死亡人数却持续上升,从1964年的约4万人上升到1990年的约12.6万人。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男性的吸烟率分别为8.1%、32.0%、39.9%、42.2%和59.8%,其中日本最高,但是肺癌的死亡率却最低,为每10万人中有46.0人,美国80.5人、英国82.4人、德国69.l人和法国65.1人。这些统计结果表明,吸烟与肺癌无明显相关关系。这再次说明流行病学不能直接用于判定可疑因素与疾病间的因果关系。

  吸烟与死亡率不存在因果关系

  吸烟与死亡率的研究和争论一度成为“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焦点。在这方面也多以流行病学的研究为基础。1951年,英国医学会给所有英国医生都发了一张吸烟习惯的调查表,总共有34400名男医生和6207名女医生响应。对所有在1951年填了表的男医生都随访了20年。1957年、1966年和1972年又进一步询问了他们吸烟的变化情况和某些附加的男性人口学特征的问题。在这20年期间,这些人中有1万多人死亡。

  1959年底和1960年初,美国肿瘤学会在一次前瞻性调查中登记了1078894名男性和女性。除了不易追踪的一些人外,各方面的人都包括进去了。调查包括的内容有:年龄、性别、种族、教育、居住地点、家族史、过去患过的疾病、目前身体情况、职业性污染和各种习惯等。吸烟的有关情况包括:吸烟类型、每天吸烟数量、吸入深度、开始吸烟的年龄和能够计算出焦油和烟碱量的卷烟的牌号。该项流行病学研究对93%的存活者成功地进行了12年的随访。

  1965年后期,日本29个卫生区在一次前瞻性调查中登记了265118名男性和女性。这些人代表了这些地区内91%~99%40岁以上的人群。这次调查的对象在遗传、饮食、文化诸方面都同以前调查过的西方人不一样,它为研究与死亡率的关系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机会。8年的随访中有11858人死亡,共观察了1269382人年。

  1955年,加拿大国家卫生福利部在一次吸烟与死亡的调查中登记了78000名男性和14000名女性。得到的资料包括年龄、详细的吸烟史、住址和职业。6年随访期间有9491名男性和1794名女性死亡。

  1994年和1995年,中国烟草学会和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行业内38.1万多名职工进行了“吸烟与健康专题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职工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健康状况、患病情况等。

  上述的许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认为,吸烟与各种疾病的死亡率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肺癌和冠心病。但是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的死亡率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吸烟对肺癌的死亡率的影响不显著。

    有人对有关吸烟与死亡率的这种流行病调查提出了异议,认为利用有缺陷的人群调查的结果,将每年大批人的死亡归咎于吸烟,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与人的身体组织和生理机能不同

  自从1932年,E.L.Kemaway和J.Watt Cook发现焦油中的3,4-苯并[a]芘对小白鼠有致癌作用以来,许多实验都以小白鼠为对象。其中之一就是将小白鼠的背毛剪去,每天涂抹5%~50%的5种浓度的丙酮冷凝烟油于皮肤上,结果5个月后开始出现癌变,到18个月后涂50%焦油者有70%~80%出现癌变,低浓度5%者15个月后才出现少量癌变。由此得出烟焦油导致肺癌的结论。

  1955年B.Pullman将1,2-苯并芘和3,4-苯并[a]芘分别涂在小白鼠和大白鼠的皮肤上,结果发现小白鼠皮肤出现癌变,但大白鼠却没有,甚至对其他包括猴子在内的动物做同样的实验也不引发癌变。这说明即使是血统关系很近的大白鼠和小白鼠的皮肤在组织上与生理上也是不相同的。而人的肺与小白鼠的皮肤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与生理机能。所以小白鼠皮肤致癌不能推及人的肺癌。另外,人的肺部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其中有支气管纤毛的粘性分泌物,具有纤维的毛刷式结构,能挡住气体中的较大粒子,而微尘则受到大食细胞的吞食,并且某些有害成份进入人体内可能发生一些生化反应,使之化学结构与性质改变而降低其毒性。

  谁,一天能吸10万支烟?

  上述实验中,在小白鼠的一小块皮肤上抹焦油的量,如果折算成人吸烟积累的焦油量,相当于1个人1天要吸10万支卷烟,因此,根据小白鼠皮肤涂抹焦油能致癌,说吸烟也会使人引起肺癌,是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

  还有研究报道烟碱会引起心脏病,他们也是以动物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的。一位从事这种实验研究的工作者指出:这些实验每天使用的烟碱剂量“相当于1个人每天吸175~525支烟,显然这是一个过量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剂量。”一位心脏病专家在《美国心脏杂志》上写道:“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发现烟碱可以直接对心脏病起作用,只不过使心血量输出稍有增加而已。”这种观点受到另一个德国研究工作者的支持,他在1977年说道:“烟碱被冤屈地怀疑了许多年”。

  据了解,人类肺的恶性肿瘤有11种组织类型,主要为腺癌、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等。其中与吸烟明显相关的是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癌。1977年,人们注意到有关肺癌细胞类型的报道有显著变化。一所大的癌病研究中心发现了肺癌组织类型的移动——从与吸烟有密切关系的表皮样癌,或鳞状上皮细胞癌,转移到与吸烟关系不大的腺癌上,这说明肺癌发生率的上升,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

导致肺癌的种种因素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种,如遗传因素、身体素质因素、饮食习惯、药物,还有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等共同构成诱发人类疾病的困素。因此,在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时,就不能简单化。片面地强调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视吸烟为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不符合实际的。

  首先,人们对于烟草化学成分经烟气进入人体后如何被吸收、转化,以至对人类生理活动发生作用的机理尚无科学依据,因此不能片面地夸大烟草中某些成分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吸烟与健康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吸烟对健康问题的影响都将得到证实。

  其次,现代工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等等,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诱发疾病的因素愈来愈多。

  再次,就是癌症与精神紧张状态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对自由基研究的进展,紧张状态与致癌的关系得到了尽可能详细的验证。日本佐贺医科大学的长谷川助理教授等发现,精神紧张状态的人血液中活性氧异常多。精神紧张状态的人血液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自由基反应,会损伤遗传基因,促进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氧是由于过量食用脂肪、运动过度等使体内发生反应产生的多余的氧。氧气通常是维持人体所必需的,过多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该实验结果有可能证实生理学上所说的,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容易得癌症的观点。

  据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估计,到2015年癌症死亡人数无论男女都将增加2~3倍,其原因首先是高龄化。此外还指出预防癌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日常均衡的饮食生活及平稳的生活方式。

  从化学方面来看,3,4-苯并[a]芘一直是人们认为吸烟导致肺癌的主要物质。3,4-苯并[a]芘的天然来源是由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内源性合成。它的次级产物产生过程与人为的高温裂解反应、开放性燃烧、自然界的火山活动有关。

  综合1966~1969年资料统计(当时的污染相对较轻),全世界3,4-苯并[a]芘的释放总量每年为5044吨,其中热电工业释放总量为2604吨,工业过程(炼焦、催化裂解)为1045吨,废物和开放性燃烧为1350吨,各类车辆释放为45吨,而全世界生产的560万吨烟草经燃烧折算产生的主流烟气中3,4-苯并[a]芘仅为0.05~0.25吨。而且3,4-苯并[a]芘的存在是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越频繁的场所其含量越高。Priler等人报告指出,从都市大气中人们每日吸入的3,4-苯并[a]芘的量相当于50~60支烟。Schaad等人认为即使在世界最清洁的城市苏黎士,每日人们从大气中吸入的3,4-苯并[a]芘的量也相当于5~6支烟。此外,人体可以由多种途径摄入3,4-苯并[a]芘,如可由活性与非活性烟雾吸入体内,可以通过食用肉类(炒、烤、煎、煮)、蔬菜和饮料等方式摄入。由此可见由吸烟产生的3,4-苯并[a]芘导致肺癌的结论,从方式上和数量上都是不准确的。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得到了证实。其中,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日本崎玉医科大学的竹本教授在实验中未发现烟草引起肺癌,但是发现吸入柴油机所排放废气的大白鼠在18个月后却发生了肺癌。由此可见汽车尾气对于健康的危害要大于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涉及到许多领域,在某些方面尚未搞清楚或有争议的情况下,简单地下结论将不利于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也容易转移人们对构成人类更大危害因素的注意力。

  《科技日报》1992年11月6日转引了《科技时报》的一篇报道,在我国肺癌高发区河北省滋县进行的肿瘤病因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的食粮受黄曲霉、杂色曲霉等霉菌污染较重。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用霉菌培育物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诱发了肺癌,又成功地观察到霉菌诱发肺癌的组织发生过程,从而得出了肺癌发生与霉菌关系密切的结论。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烟草方面,而应多方面认真地考察,以寻找真正的肺癌的病因。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吸烟致病的临界量

  随着吸烟与健康问题研究的深入,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对各种主要疾病与烟气摄入量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就是说,对于某一种疾病来说,每天吸入烟气的量最多能达到多少,还不至于引起这种疾病,只有超过这个量才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这个烟气的量就称为这种疾病的临界量。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者调查,所得出的吸烟者“全部病因”的临界量乘以烟气成分的平均产生量,即可得出按烟气成分计算的临界量。只要每天吸入的量不超过这个临界量就是安全的,与非吸烟者无多大差异。

  美国高里(G.B.Gori)教授曾对11种疾病的病因与每人每天消耗卷烟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将他研究的结果列于表1中。

疾病平均临界量(支/日)
口腔癌8.8
咽癌2.5
食道癌7.3
胰腺癌9.0
喉癌6.8
肺癌5.7
膀胱和肾癌9.5
冠状动脉病4.2
冠心病3.5
主动脉瘤4.5
肺气肿、支气管炎或两者兼有10.0
现行吸烟者的全部病因2.0

表1 吸烟致病的平均临界量

表1列出的这些对吸烟者特别敏感的疾病的平均临界量,以每日抽吸1960年前所生产的卷烟支数来表示。由于这些数据是根据1960年前每支卷烟烟气成分的典型含量(焦油43mg,尼古丁3.0mg,一氧化碳23mg,氮氧化物270mg,氰氢酸410mg和丙稀醛130mg)推算出来的,发现焦油的危害性以后,在大量科研的基础上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致使卷烟烟气的焦油及其它有害成分不断下降。到了70年代后期,国外大部分卷烟烟气的焦油含量已降低了一半以上,有些甚至降到每支1mg以下。因此,上述的吸烟临界量可根据不同卷烟烟气焦油下降的比例相应提高。为此,高里教授把总致病因素与每人每天吸入烟气的主要有害成分分别提出了一个临界量,见表2。

烟气成分平均临界量
焦油(mg)86
烟碱(mg)60
一氧化碳在人体血液中增加的比例(%)3.2
一氧化碳(μg)540
氰氢酸(μg)820
丙烯醛(μg)260

表2 总致病因素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临界量

表2中的数据表明,不管任何卷烟烟气成分的含量多少,只要每天吸入的量不超过上表中的临界量,就是安全的,与非吸烟者无多大差异。根据表2的临界量和卷烟烟气成分的含量,可计算出不超过临界量的每天吸烟的支数。例如,由于1960年前全部病因的临界量是卷烟2支(焦油43mg/支),这相当于焦油量10mg/支卷烟的9支。因此,降低卷烟的焦油,每天吸烟的临界量就可增加,只要吸烟支数不超过临界量就是安全的。但值得指出的是,所谓临界量是安全的,只是从流行病学上讲,只要不超过这个临界值,死于吸烟的危险性与不吸烟者相比可能没有区别。表中的临界值,可以作为那些想戒烟却又戒不掉的烟民,尽可能少吸烟的一个最低标准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烟草不是毒品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声称烟草中的烟碱具有与毒品相同的依赖性。日本烟草公司认为:烟草(烟碱)的依赖性如果从临床精神医学看,其精神依赖与很多依赖性物质(如乙醇等)相比明显地弱,且基本没有身体依赖性。此外,有吸烟习惯的人在中断吸烟时,自我感觉有不快的症状,但这和毒品完全不同,戒烟时没有显著的、强烈的需求欲望,也完全没有急性或慢性的精神障碍,它只是与酒类、咖啡等那样,想终止使用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停止食用的嗜好品。

  所谓依赖性,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药物依赖的定义为:“所谓药物依赖是指:生物体和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精神的、有时是精神的及身体的状态,特定状态是指体验了某种药物的精神效果,为了摆脱停药的痛苦,有要求连续服药或周期性服药欲望,并常伴随有身体行动或其他反应为特征的状态”。

  根据这一解释,依赖就包括精神依赖和身体依赖。所谓精神依赖是说希望摄取某药物的欲望非常强烈的精神状态,这是由于药物对大脑产生作用的结果。所谓身体依赖是指由于反复摄取某种药物身体适应了药物的作用,一旦停止吃药就产生禁断症状。依赖可以只是精神依赖,也可以是精神、身体同时依赖,也可以说是对药物特性的依赖。

  但是,烟草(烟碱)和毒品是截然不同的。至于对烟草的依赖性能达到什么程度,表3列出了一些嗜好品和主要毒品依赖性程度,表明烟草(烟碱)的精神依赖性比酒精及一些毒品、致幻剂要小,身体依赖性小得几乎没有。

烟草(烟碱)咖啡(咖啡因)酒(酒精)海洛因可卡因麻黄碱
精神依赖极弱极强极强
身体依赖几乎没有几乎没有极强几乎没有几乎没有
精神毒性没有没有禁断时强极强极强

表3 嗜好品及主要依赖药物性比较

此外,烟碱和毒品的不同还有:

  (1)吗啡等毒品只要一次用药,身体对它的依赖性显著增加(产生强迫性欲望),而烟碱没有被认为有这种强烈的欲望。

  (2)如果过度吸食麻醉品等其它精神性药物,精神状态会被极度地抑制,或兴奋或引起妄想等精神中毒症状(精神毒性),而烟碱不会引起这些精神障碍。由此也可以明白,与毒品及酒精不同,吸烟后仍可驾驶汽车,也不防碍工作等。

  同样,烟碱没有嗜癖性(依赖性)。毒品有以上所述的强迫性吸食欲望和精神毒性,因此经常服用会使剂量逐渐增加,就会引起幻觉及妄想等精神障碍。由于精神的、身体的欲望,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得到它,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在法律上被严格禁止。而烟草(烟碱)被认为只有弱的精神依赖性,而且几乎没有身体依赖性,也没有精神毒性,更不会形成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危害的用药习惯,因此可以说烟碱没有嗜癖性。

  近年来,美国和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吸烟率降低了,但在其他国家吸烟率仍呈上升趋势,烟草作为人们生活的一种特殊必需品仍将继续存在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深入研究吸烟与疾病的关系

  目前,人们对吸烟有害健康的普遍认识主要来自流行病学者发布的调查报告,但流行病学提供的因果关系其结果的局限性相当大,况且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在报道研究成果时,只宣传某些特定的内容,容易造成读者对研究成果的误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未达到反烟宣传中所说的那么可怕,我们周围众多的吸烟长寿者即能说明这一点。吸烟并不是引发人体疾病的唯一原因,人们的生活环境中有诸多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素,如汽车尾气、饮食习惯和乱服药物等等,这一点已得到大家的承认。

  来自欧洲委员会首次发表的《欧盟健康白皮书》揭示,欧洲联盟中饮酒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吸烟最多的国家是希腊,但这两个国家的平均寿命却在欧盟中排第一位和第二位,这是欧盟12国人口健康状况的综合报告,是对各国人口健康有关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乱服药物、饮食、运动等状况进行的调查结果。日本1995年对吸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吸烟率为58.8%,平均寿命76.6岁,女性吸烟率为15.2%,平均寿命82.9岁。日本人的吸烟率是比较高的,但日本人的寿命却是世界上最高的。

  人们对于烟草化学成分经烟气进入人体后如何被吸收、转化,以至对人类生理活动发生作用的机理尚无科学依据,因此,不能片面地夸大烟草中某些成分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总之,我们认为,虽然在5000多种烟草和烟气成分中,一些成分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有害作用,并且当剂量足够大时,这些成分也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但检测结果显示,这些有害成分在烟气中的含量极微,被人体吸收并起作用的量更是微乎其微,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通过卷烟生产及研究人员的努力,这些有害成分在烟气中的含量还将进一步降低。况且引起人体疾病的因素有多种,并不是所有已知的人类疾病都是由吸烟引起的。

  随着21世纪人类对癌症等疑难病症的攻克以及卷烟危害程度的降低和安全性的提高,卷烟产品必将成为人们放心使用的消费品,烟草行业将有着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和美好未来!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烟草学会的调查报告

  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非常重视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早在90年代初期就委托中国烟草学会,开展了对吸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吸烟与健康关系,并且有很多发现。这里我们摘要选取了中国烟草学会、广西省烟草学会、湖南省岳阳烟草学会等学会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他们调查的对象有医院的病人、工人、农民、干部,有烟草行业内的人,也有行业外的人,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是吸烟与呼吸疾病的相关性比较明显,而与其他系统的疾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他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吸烟与寿命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吸烟者未必不长寿。当然,这些结果也是用统计学方法推断的,而没有进行病理学研究,其可靠性也可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吸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摘要)

  中国烟草学会与中国烟草总公司联合于1994年和1995年,在烟草系统进行了“吸烟与健康专题调查”,同时还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联合进行了“吸烟与胸部疾病关系”的调查,有关情况如下。

  烟草行业职工吸烟和健康的整体状况

  “吸烟与健康专题调查”共对行业内38万1千多名职工的年龄、性别、吸烟、健康、患病和吸烟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行业平均吸烟率为49.7%,吸烟与不吸烟职工总的患病率(包括肺气肿、肺心病、胃肠炎、高血压、肝肾病、糖尿病和其他等病)基本相等,其中有些疾病吸烟者患病率高一些,也有些疾病不吸烟者反而比吸烟者患病率高(详见表1)。与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进行的联合调查也反映了同样情况(见表2)。

表1 烟草行业职工吸烟与不吸烟者患病率(%)的对比
疾病名称气管炎肺癌糖尿病肝肾炎肺心病高血压
吸烟6.8111.20.331.211.352.00
不吸烟2.857.270.891.811.642.53


表2 8000份病历中吸烟与不吸烟者患病率的对比(%)
疾病名称气管炎肺癌肺结核咽喉癌肺心病其他
吸烟5.754.132.70.11.57.5
不吸烟3.231.750.40.11.313.3



  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吸烟与否,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包括气管炎在内的所有疾病都符合这一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吸烟和不吸烟职工的患病率都在增长(见表3)。

表3 烟草行业职工各年龄段总患病率(%)
年龄(岁)18~3435~4950~5960以上
不吸烟8.314.828.941.6
吸烟9.717.230.543.6


  根据对4212名因病(包括肺癌)死亡职工的调查统计,吸烟职工与不吸烟职工之间的平均寿命没有显著差异(见表4)。

表4 因病死亡职工平均寿命
吸烟(肺癌)不吸烟(肺癌)戒烟平均
人数(人)2197(164)1572(86)443
寿命(岁)64.7(64.1)66.3(66.4)70.665.9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所患疾病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气管炎的发病率北方普遍低于南方:华北、东北、西北均低于华东、西南、中南地区,其中青海吸烟率最高(60.2%),气管炎发病率最低。同样是南方,情况也有不同:广西吸烟率最低(48.7%,平均数以下),但气管炎患病率却最高;上海吸烟率接近最低,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患气管炎的比例基本上相同,不吸烟者患气管炎的比例,远远高于许多省份的吸烟者(详见表5)。

表5 部分地区职工气管炎患病率比较(%)
地区吸烟率患病率地区吸烟率患病率
北京51.83.32四川54.56.45
山西52.54.11贵州60.27.48
内蒙50.44.48云南50.114.57
吉林51.22.23陕西45.33.95
上海41.66.25甘肃52.54.68
安徽51.214.57青海60.20.67
湖南48.713.52宁夏46.42.85
广西40.712.45新疆41.05.66


  肺癌死亡率也存在地区差异,吉林、黑龙江、河北、四川等省吸烟者的肺癌死亡率高于不吸烟者,天津、河南、云南等省、市不吸烟者高于吸烟者,而北京、浙江、海南、青海、山西、江西、甘肃、宁夏等省、市无论吸烟与不吸烟均未发现一例肺癌死亡者(详见表6)。


表6 部分地区肺癌死亡率(%)比较
地区不吸地区不吸地区不吸
河北8.064.69陕西3.133.45北京00
吉林13.359.52天津10.1313.82山西00
黑龙江11.675.88辽宁14.4415.38浙江00
山东6.294.82河南2.535.56海南00
广东14.6610.99云南0.005.56青海00
四川4.931.43广西3.574.26江西00


  调查结果分析

  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无法精确判断吸烟与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由于本身固有的缺陷,得出的结论仅仅是一种推测,缺乏精确性。如在烟草系统吸烟职工中,肺癌患病者只有0.086%。所以“吸烟致肺癌”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如果因为在调查中发现,吸烟者肺癌患病率高一些就认为吸烟导致肺癌,那么根据调查的结果,吸烟比不吸烟者糖尿病、肝肾炎、肺心病、高血压等患病率低,是否可以得出吸烟可以防治这些病的结论呢?很显然,我们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吸烟对人体健康既有弊也有利。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把吸烟说得一无是处,有百害而无一利,既不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古代人发现烟草就是从防病治病开始的,美洲印第安人最早总结出烟草可以治病。我国明代《景岳全书》对烟草的药用价值有明确记载。人们发现,吸烟有提神、消乏和健脑的作用。以中医的理论来说,烟草有毒,肯定对人体有害;但正因为有毒,以毒攻毒,可祛除人体的其他一些病害。因此,无论从我们调查的结果、祖国医学的论述和吸烟者的亲身体验来看,对吸烟的认识都要坚持两分法,这才是唯一正确的观点。

  年龄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吸烟并不影响人的寿命。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吸烟与否,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包括气管炎、肺癌在内的所有疾病都符合这一规律。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吸烟职工患病率上升的速度高于吸烟职工,说明年龄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社会安定,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60%决定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生活方式包括精神和物质等各个方面,而吸烟仅占精神、物质生活中的一个很小比例。所以,在人的寿命上吸烟与不吸烟差别不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是复杂的,在各种疾病中吸烟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从解放前到现在,我国卷烟产量从160万箱发展到3400万箱,而同时人均寿命增加了近一倍,说明吸烟不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从促进人体健康的方面来说。主要是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和医学发展的结果。妨害人体健康的因素非常复杂,即使肺癌也不是单个因素决定的。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99.96%的吸烟者并未患有肺癌,而0.017%的不吸烟者仍患上了肺癌。如果说在烟草中发现有致癌物质,就认定吸烟一定引起肺癌。那么,人们早已发现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烟尘,以及其他许多食物特别是含有丰富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致癌物质,而且比烟草中的含量高得多。因此,应该说空气污染、饮食等对引起肺癌产生更大的影响。

  流行病学的调查统计方法虽然存在缺陷,但也指出了与一些疾病有关的可疑因素,特别是通过动物试验证明,大剂量地接触烟草的有害物质对人身体不利。很多化学物质包括一些放射性物质和有毒药物,对人体都是低剂量有益,高剂量有害。吸烟也是这样,高剂量确实对人体有害。许多烟草的动物试验都是在短时间内,给动物涂抹或注射大剂量的焦油、尼古丁等,造成这些动物瞬间中毒或死亡。尽管这些动物试验的方式与人类吸烟不同,不能直接对比,但它确实证明大剂量有害。因此,吸烟要适量,不要过量吸烟,尽量吸低焦油卷烟和混合型卷烟,控制过量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吸烟与胸部疾病关系的调查报告(摘要)

  中国烟草学会调查组

  医学界认为吸烟对人体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科学地研究和评价吸烟与健康的关系,中国烟草学会和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医院)联合开展了吸烟与胸部疾病的关系调查,通过考察住院病人的患病情况与吸烟状况,来分析吸烟与胸部疾病的关系。

  调查病历自1989年3月至1995年12月31日,整群抽样8000份。于1996年3月开始,经过了3个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调查,调查数据可靠。

  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男性5702人,占总数的71.3%;女性2298人,占28.7%。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年龄最小2岁,最大101岁。其中:
  2岁~10岁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0.3%;
  11岁~20岁20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6%;
  21岁~30岁92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1.6%;
  31岁~40岁108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5%;
  41岁~50岁115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5%;
  51岁~60岁22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8.2%;
  61岁~70岁185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3.2%;
  71岁~80岁44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6%;<
  81岁以上4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0.5%。

  调查对象职业分布:
  工人2365人,占总数的33.0%;
  农民1671人,占总数的19.1%;
  干部2391人,占总数的33.4%;
  司机117人,占总数的1.6%;
  化工系统职工10人,占总数的0.12%;
  矿工12人,占总数的0.15%;
  家庭妇女278人,占总数的3.5%;
  其它616人,占总数的8.6%。

  调查对象吸烟情况
  吸烟者4391人(其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101岁),占调查总人数的54.0%,不吸烟者3507人,占43.8%;戒烟174人,占2.2%。吸烟者中男性3981人,占吸烟者总数的92.2%;女性吸烟者338人,占吸烟者总数的7.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吸烟率情况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中不乏吸烟者,尤其是调查对象中男女最大年龄者(男101岁,女93岁)均是吸烟者。

表1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吸烟率
人数 总人数(人) 男 性 女性
年龄段 人数 吸烟率(%) 人数 吸烟率(%)
1岁~17岁 107 55 0 52 0
18岁~28岁 845 469 42.6 376 2.4
29岁~38岁 1067 653 65.8 414 3.1
39岁~48岁 1108 752 71.7 356 7.9
49岁~58岁 1940 1433 75.4 507 20.1
59岁~68岁 2192 1724 76.7 468 32.2
69岁~78岁 666 551 68.4 115 30.5
79岁~88岁 71 62 45.2 9 11.1
81岁以上 4 3 33.3 1 100.0
总计 8000 5702   3398

表2 吸烟者日吸烟量
人数 男 性 女性
年龄段 人数 占男性吸烟者比例(%) 人数 占女性吸烟者比例(%)
1支~10支 907 22.8 163 48.2
11支~20支 2197 55.2 148 43.8
21支~30支 456 11.4 15 4.4
31支~40支 361 9.1 11 3.3
41支以上 66 1.7 1 0.3

  调查对象中吸烟者人均日吸烟量 20.1支。从表2中可以看出,78%的吸烟男性及92%的吸烟女性的日吸烟量都 在20支以内。

  调查对象吸烟的历史情况如表3。分析表3中数据,发现男、女性的吸烟历史均呈现正态分布,调查群体中吸烟者的吸烟历史较多集中在11年~40年之间。

表3 吸烟者吸烟历史分布情况
人数 总人数(人) 男性 女性
吸烟历史 人数 占男性吸烟者比例(%) 人数 占女性吸烟者比例(%)
1年~10年 627 586 14.7 41 12.1
11年~20年 1016 931 23.4 85 25.1
21年~30年 1200 1105 27.8 95 28.1
31年~40年 1021 952 23.9 69 20.4
41年以上 455 407 10.2 48 14.2
总计 4319 3981 100.0 33.8 100.0

  调查对象患病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患病基本情况如表4。为进一步研究吸烟对肺癌患病的影响,利用表4中的数据进行独立性检验(a=0.001,x=10.82757),计算结果表明,吸烟与肺癌中的鳞癌、小细胞癌有一定的关系,而与腺癌无关。计算结果同样还显示出吸烟对女性气管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1.64倍)、肺气肿(高2.11倍)及食道癌(高1.54倍)的患病有一定的影响,而对男性则没有影响。说明吸烟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而其他疾病吸烟与不吸烟者的患病差异不显著。

表4 调查对象患病情况
患病 肺癌* 气管炎 肺气肿 肺心病 肺结核 食道癌 咽喉炎 其他
人数 总计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A**人数
患病率(%) 3981 2158
53.5 1126
28.3 571
14.3 431
10.8 181
4.5 216
5.4 62
1.6 1327
33.3 244
6.1 3
0.1 3307
7.7
B**人数
患病率(%) 1565 500
31.9 170
10.8 228
14.6 102
6.5 59
3.8 60
3.8 19
1.2 781
49.9 87
5.6 3
0.2 190
12.1
C**人数
患病率(%) 338 209
61.8 81
24.0 80
23.7 48
14.2 25
7.4 19
5.6 4
1.2 86
25.4 24
7.1 0
0 18
5.3
D**人数
患病率(%) 1942 611
31.5 119
6.1 388
20.2 104
5.4 54
2.8 35
1.8 25
1.3 988
50.9 55
2.8 1
0.1 275
14.2
E**人数
患病率(%) 156 54
34.6 31
19.9 18
11.5 5
3.2 15
9.6 17
10.9 12
7.7 86
55.1 7
4.5 0
0 16
10.3
F**人数
患病率(%) 18 7
38.9 2
11.1 4
22.2 1
5.6 0
0 3
16.7 1
5.6 9
50.0 1
5.6 0
0 1
5.6
G**人数
患病率(%) 4319 2337
54.1 1207
27.9 651
15.1 479
11.1 206
5.7 235
5.4 66
1.5 1413
32.7 268
6.2 3
0.1 325
7.5
H**人数
患病率(%) 3507 1111
31.7 289
8.2 616
17.6 206
5.9 113
3.2 95
2.7 44
1.3 1769
50.4 142
4.0 4
0.1 465
13.3
  注:*肺癌分为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三种类型
  **A:男性吸烟者 B:男性不吸烟者 C: 女性吸烟者 D:女性不吸烟者 E:男性戒烟者 F:女性戒烟者 G:吸烟者总计 H:不吸烟者总计

吸烟对肺癌患病率的影响

  医学研究认为:卷烟烟气中的气相组分、粒相组分含有少量促癌物质和诱癌物质,于是认为吸烟者的癌症患病率与吸烟时间及吸烟量成明显正相关关系。为找出吸烟患病率与吸烟时间、吸烟量的相关关系,应用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吸烟者患病比例与吸烟时间、吸烟量的相关关系。统计吸烟者肺癌患病情况如表5。

表5 吸烟者肺癌患病率与吸烟量、吸烟时间的相关关系
吸烟量 1~10(支/日) 11~20(支/日) 21~30(支/日) 31~40(支/日) 41以上(支/日) 相关系数Rc
吸烟历史
1年~10年 23.38 27.04 37.05 30.43 50.00 0.8521
11年~20年 39.01 50.46 43.82 54.65 43.75 0.3497
21年~30年 51.15 58.79 65.61 65.42 72.00 0.9647
31年~40年 51.12 61.59 69.18 73.91 76.47 0.9700
41年以上相 56.47 60.30 72.73 63.41 57.14 0.1066
相关系数Ry 0.9310 0.8515 0.9483 0.8097 0.5297  

  表5中Ry是同一吸烟量与吸烟时间长短的相关系数,有5个分组中1组~4组(即40支/日以下的4个组)中Ry值均大于0.80,且相对较稳定。Rc值是同一吸烟时间与吸烟量多少的相关系数,在5个分组中Rc值波动较大,只有1、3、4组中Rc值大于0.80以上。说明肺癌与吸烟历史的关系较密切,而事实上吸烟历史较长者年龄必然较大,也就是说肺癌更明显的是与年龄关系密切。肺癌与吸烟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关系并不是很紧密(Rc值不稳定)。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吸烟主要对肺癌中的鳞癌、小细胞癌的患病有一定的影响。从表6中发现,吸烟历史对鳞癌、小细胞癌患病率有影响:患病率普遍规律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吸烟时间增长,吸烟者的鳞癌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小细胞癌的患病趋势不明显。说明鳞癌的患病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年龄因素影响较大,而小细胞癌的积累影响不明显。

表6 吸烟者不同吸烟历史鳞癌、小细胞癌的患病情况吸烟历史总人数
人数 男性吸烟 女性吸烟
吸烟历史 总人数(人) 鳞癌(%) 小细胞癌(%) 总人数(人) 鳞癌(%) 小细胞癌(%)
1年~10年 568 7.8 9.2 41 21.5 10.4
11年~20年 931 20.8 11.9 85 27.0 14.9
21年~30年 1105 32.9 11.7 95 26.7 6.7
31年~40年 952 38.1 8.8 69 18.2 54.5
41年以上相 407 39.3 6.6 48 37.5 14.6

  对比表4、5、6中数据发现,男性吸烟者鳞癌患病率高于女性吸烟者4.3个百分点,但不显著(n=2.887)。女性吸烟者的小细胞癌患病率高于男性吸烟者3.4个百分点,同样不显著(n=3.598),说明鳞癌、小细胞癌的患病与性别无关。
  调查对象中其它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分析

  比较表4中,男性吸烟者的气管炎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18倍,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吸烟者的气管炎患病率比女性不吸烟者高1.64倍,有显著差异(n=18.159,a=0.001),吸烟对女性气管炎的患病有影响。

  比较表4中,男性吸烟者的肺气肿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42倍,没有显著性差异。女性吸烟者的肺气肿患病率比女性不吸烟者高2.11倍,有显著性差异(n=18.159,a=0.001),吸烟同样仅对女性肺气肿的患病有一定影响。

  比较表4中,男性吸烟者的肺心病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33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吸烟者的肺心病患病率反而比女性不吸烟者低0.08倍,说明吸烟与肺心病的患病无关。

  比较表4中,男性不吸烟者的肺结核病患病率比男性吸烟者高16.6个百分点,存在显著性差异(n=130.9,a=0.001)。女性不吸烟者的肺结核病患病率比女性吸烟者高25.5个百分点(高1倍),差异显著(n=74.7)。说明不吸烟者肺结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吸烟者。

  本次调查将胸膜炎、肺大泡、胸积水、支气管扩张、肺炎、矽肺、脓胸等胸部疾病统归为其他病,调查结果(见表4)表明,男性不吸烟者其他病高于男性吸烟者0.57倍,女性不吸烟者其它病高于女性吸烟者1.68倍,均为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吸烟者这些疾病的患病率明显低于不吸烟者。

  调查对象中食道癌患病率分析

  比较表4中,男性吸烟者食道癌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5个百分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吸烟者的食道癌患病率比女性不吸烟者高4.3个百分点,有显著性差异(n=15.7),说明女性食道癌的患病与吸烟有关。

  不吸烟者患病率特点

  不吸烟者患病率的显著特点是,女性腺癌的患病率比较高,高于男性不吸烟者5.4个百分点(见表4),差异显著(n=17.522)。观察腺癌的患病率发现,女性不论吸烟与否均高于男性,这一方面验证了吸烟与腺癌无关,联系我国的烹饪习惯,更主要说明由于受厨房油烟的影响较大,女性腺癌患病率比较高。此外,在此次调查中同时还发现从事厨师职业的人员肺癌(主要是腺癌)患病比例较高,同样与油烟影响有关。

  调查对象中戒烟者患病率分析

  比较吸烟者、不吸烟者、戒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情况(以不吸烟者的患病率定为1)如表7。

表7 戒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情况中
  男性 女性
不吸烟者 吸烟者 戒烟者 不吸烟者 吸烟者 戒烟者
鳞癌 1 2.62 1.84 1 3.93 1.82
腺癌 1 0.98 0.79 1 1.18 1.11
小细胞癌 1 1.66 0.49 1 2.63 1.04
肺癌总计 1 1.68 1.08 1 1.96 1.23

  结果显示,无论男女,戒烟后肺癌的患病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均不显著(a=0.001)。其中男性小细胞癌计算结果表明就患病率而言,戒烟者与不吸烟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戒烟者的患病率情况和不吸烟者基本一致。

  调查对象中已死亡者生前患病情况分析

  调查对象中共有死亡病历412份,其中男性吸烟者212人,男性不吸烟者85人,女性吸烟者16人,女性不吸烟者78人。现将这4大人群的生前患病情况统计如表8。

表8 调查对象中已死亡者生前患病情况(部位:人次、%)
总人数 肺癌 气管炎 肺气肿 肺心病 肺结核 食道癌 咽喉癌 其它
总计 鳞癌 腺癌 小细胞癌
A* 212 164 56 65 43 13 16 8 44 8 1 8
77.4 26.4 30.7 20.3 6.1 7.5 3.8 20.8 3.8 0.5 3.8
B 85 54 12 31 11 5 6 5 26 5 1 2
63.5 14.1 36.5 12.9 5.9 7.1 5.9 31.6 5.9 1.2 2.4
C 16 14 4 9 1 2 1 1 3 0 0 0
87.5 25.0 56.3 6.3 12.5 6.3 6.3 18.8 0 0 0
D 78 52 9 37 6 2 3 3 18 2 0 6
66.7 11.5 47.4 7.7 2.6 3.8 3.8 23.1 2.6 0 7.7

  分析调查对象中已死亡者生前患病率情况,男性吸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22倍,其鳞癌和小细胞癌分别高0.87和0.57掊;女性吸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比女性不吸烟者高0.31倍,其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分别高1.17倍、0.19倍和1.63倍。而男性腺癌和女性小细胞癌的死亡率吸烟者反而低于不吸烟者。此外,男性肺心病、食道癌、咽喉癌的死亡率均为不吸烟者高于吸烟者。腺癌的死亡率同样是女性高于男性。

  调查结论


  (1)吸烟对肺癌(鳞癌、小细胞癌)有一定影响。男性吸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68倍,其中鳞癌和小细胞癌分别高1.62倍和0.66倍;女性吸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比女性不吸烟者高0.96倍,其中鳞癌、小细胞癌分别高2.93倍和1.63倍。

  (2)随着吸烟历史的增长鳞癌的患病率增加;小细胞癌患病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3)男性吸烟者鳞癌患病率高于女性吸烟者,小细胞癌的患病率低于女性吸烟者。

  (4)腺癌与吸烟无关,女性腺癌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腺癌可以认为主要是由厨房油烟引起的;男性腺癌和女性小细胞癌的死亡率吸烟者低于不吸烟者。

  (5)吸烟对女性气管炎、肺气肿、食道癌的患病有一定影响,对男性上述疾病没有影响。

  (6)肺结核的患病与吸烟没有联系,吸烟者的肺结核患病率显著低于不吸烟者。

  (7)其他胸部疾病同样是吸烟者的患病率显著低于不吸烟者。

  (8)戒烟者肺癌的患病率低于吸烟者,而接近不吸烟者。其中鳞癌、小细胞癌的患病率低于吸烟者较明显,戒烟者与不吸烟者的患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9)已死亡病历调查中,男性吸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比男性不吸烟者高0.22倍,其中鳞癌和小细胞癌分别高0.87倍和0.57倍;女性吸烟者的肺癌患病率比女性不吸烟者高0.31倍,其中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分别高1.17倍、0.19倍和1.63倍,但差异不显著。

  基于对8000例住院病人病历的调查得出以上数据及结论,目的在于运用统计学方法判断疾病与可疑因素(吸烟)的相互关系(即所谓流行病学)。因此,用这样的方法推断出可疑因素是可以的,但是要确定其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却比较困难(这也正是流行病学的局限性)。调查统计以人群为观察对象,得到的是群体的平均值,而没有考虑到个体的特性,因此对个体的判断精度比较低。要确定可疑因素就必须进行病理学研究。

  此外,本次调查没有考虑到吸烟习惯和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吸烟方式及吸烟牌号等其他问题,也没有涉及到病人的继往史、遗传史等吸烟以外的其他因素,进行数据处理时亦无法进行必要的修正,因此影响到统计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于吸烟与肺癌的关系问题,吸烟致癌(鳞癌、小细胞癌)的危险性不能排除,但对每个人而言,这种危险性并非相同。事实上,一般致癌物在我们的周围(大气、水、食品受污染等等)随处可见,但人体能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将这些致癌物质转变为无害物。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吸烟者未必不长寿
—对278位老人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

湖南岳阳市烟草学会调查组

  1994年9月,我们在当地政府和医疗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以随机抽查的方式,调查了平江县长寿区92位、72岁以上(1922年12月31日前出生)老人的吸烟情况(吸烟与不吸烟老人的健康对比)。1996年10月,我们又专程来到汨罗市长乐镇,对长乐镇的2个居民委员会和一个自然村—长新村所有的186位70岁以上(1926年12月31日前出生),老人的吸烟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

  我们所调查的278位老人,平均年龄78岁,其中:男性130人,占46.76%,女性148人,占53.24%;农村人口190人,占68.35%,城镇人口88人,占31.65%;农村人口中,有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也有木工、泥瓦工等;城镇人口中,有干部、教师,也有工商企业职工。综合这两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吸烟与人的寿命长短没有必然的联系,吸烟者未必不长寿。

  高龄人群中吸烟者所占的比例不比普通人群中吸烟者所占的比例低

  如果吸烟影响人的寿命,那么吸烟几十年者应该比不吸烟者早逝,很难进入“高龄人群”,这样一来,高龄人群中的吸烟者势必廖廖无几,然而我们这次调查的278位老人中,吸烟者(不包括已戒烟的)80人,占28.78%,其中吸烟的男性71人,占被调查的130名男性老人的56.15%,这两个比例,与吸烟者在普通人群的同项比例相近。1994年9月,我们对平江县长寿区郑段村和长寿采育场(木材加工厂)的人口吸烟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果是:郑段村327人中吸烟者83人,占全村人口的25.38%;郑段村和长寿采育场的男性共355人,其中205人吸烟,占57.40%。特别是278位老人中15位90岁以上的寿星,有7人吸烟,占寿星总数的46.66%,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人群中的吸烟者比例。

  吸烟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比不吸烟老人的身体状况差

  根据医生检查和吸烟老人及其亲属反映的情况,80位吸烟老人中,患有严重疾病的有23人,占28.75%,198位不吸烟老人中,患有严重疾病的有59人,占29.80%。由此可见,就整体情况而言,吸烟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比不吸烟老人的身体状况差。特别是有些老人尽管吸烟几十年,仍然很健壮。如平江县长寿区邵阳乡97岁高龄的方顶怡老人(1898年10月出生),已有78年烟龄了,每周仍吸一两自制的烟丝(卷嗽叭筒或抽水烟),耳聪目明,一餐还能喝一至二两谷酒。汨罗市长乐镇长新村4组90岁高龄的潘兵生老人,吸烟70多年,现仍能担水浇菜,行动还相当敏捷。

  吸烟过量者,呼吸系统的发病率高于不吸烟者

  吸烟的80位老人中,吸烟过量患有较严重呼吸道疾病的有12人,占15%,85%的吸烟老人呼吸系统并没有明显的疾病。不吸烟的198人中,有15人患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占7.58%,这也说明不吸烟的人并不一定就没有呼吸道疾病。

  根据上述调查,我们认为:吸烟虽然对人的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人的寿命并没有什么影响。因此,提倡限制吸烟,多开发使用安全型的卷烟。那种片面地夸大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甚至提出诸如“吸一支烟要缩短几分钟寿命”之类的观点,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90岁以上长寿老人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广西河池烟草分公司调查组

  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以百岁以上长寿老人众多而著名。由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国际长寿研究中心博士森下敬一先生率团到巴马考察后,于1991年11月1日在日本东京第十三届国际自然医学大会上宣布,国际自然医学会将中国广西巴马县正式列为继前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村、中国的新疆之后的世界第五长寿之乡。

  为考察巴马县长寿老人的生活嗜好,尤其是吸烟的情况,我们以“河池烟草分公司‘长寿老人与吸烟调查’课题组”的名义,于1994年6月14日至22日,对巴马县228名、90岁以上老人的吸烟情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的方式为课题组人员对长寿老人进行当面采访与通过该县的“长寿老人普查员”(41人)的问卷调查相结合。

  90岁以上长寿老人吸烟情况

  据马巴县老龄委提供的数字,全县90岁以上老人约为270人左右,我们没有全部进行调查,实际向长寿老人本人进行问卷调查的90岁以上老人228人,其中男性65人,女性163人。

  在228人中,现仍然吸烟的37人,占长寿老人总人数16.2%,曾经吸过烟,现在已经不再吸烟者9人(男性8人,女性1人)

  在吸烟的37人中,男性18人,占48.64%;女性19人,占51.35%。

  228人中,百岁以上64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39人),吸烟15人,占长寿老人总数6.6%(其中男性9人,占60%;女性6人,占40%),占百岁以上老人的23.4%(其中男性占14%,女性占9.3%)。

  从吸烟的时间看,有30年以上烟龄的37人,40年以上烟龄的37人,50年以上烟龄的37人,60年以上烟龄的31人,70年以上烟龄的27人,80年以上烟龄的18人。西山乡介莫村巴边屯110岁的瑶族女寿星卢奶光,从10岁开始吸食自种自制的烟叶,每天20支左右,从未间断,至今已有整整一百周年的烟龄了。

  从吸用量来看,每日5支(简)以下14人,10支以上、20支以下22人,20支以上1人。

  几位吸烟的长寿老人

  韦阳高,西山乡福厚村弄王屯人,93岁,男性。从40岁吸烟,烟龄53年,没有间断。日吸用量为15~20支。老人身体仍很健康,记忆力好,思维能力好,表达条理清晰,健谈,听力、视力仍好,牙齿基本齐全(缺两颗大牙),爱饮酒,每餐可食干饭一碗半。面色红润,皮肤光滑、有弹性、偏黄色,毫无老人斑,体态中等,走路稳健,还可做家务和室外轻体力劳动。我们问老人:“如果您不吸烟行不行?”他回答:“不行。没有烟、没有酒就没有我韦阳高了。”

  陶运海,巴马镇新兴街人,102岁,男性。吸烟时间约60~65年,每日吸5~8次(支)。身材高大,微胖,红光面,满头白发。记忆力、表达能力很好,回忆一生中的经历都很细腻,条理清晰,过去发生的事情能准确描述。听力较差,视力仍好,两眼有神,皮肤仍属饱满,有弹性,没有老人斑,可以到处随意走动游玩。自诉主要疾病是关节痛。

  陶运海有一个大难不死的传奇故事:在1931年,他38岁时,与村上的伙伴上山帮别人家办喜酒砍柴,不慎从100多米的石崖上摔下来,当场头骨裂开三处,肋骨断了1根,一直昏迷了7天,在一位土医的精心救治下,竟然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而且活到现在,成为一代人瑞。采访中,陶运海用手指着头顶:“这里一个口口,这里一个口口,”动作准确。他现在每餐还能吃2碗饭,一切生活起居都能自理,拄着一根木拐,每天都到巴马镇的街上走动。陶运海吸烟随意,卷烟也吸,旱烟筒也吸。采访中发现老人有少量咳嗽,似乎肺活量不足,有些气喘。

  韦乜任,西山乡福厚村弄王屯人,98岁,女性。她从48岁开始吸烟,至今已有50年烟龄。每日吸食量20支(筒)以上,全部为本地自种自制的旱烟。她除了视力差外,听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均不错。令人惊奇的是,老人的皮肤白净、柔软,有光泽,富有弹性,仿佛40岁中年妇女皮肤,丝毫没有老人斑。我们到她家的时候,老人正坐在火坑边,用长约50cm的烟筒在吸烟。她每一筒烟总是从火坑中捞上一把带火星的柴灰,满满地盖在烟头上(烟斗里装着土烟丝),慢慢吸气,样子十分安祥。

  韦有福,巴马镇巴法村盘桥屯人,96岁,男性。他吸烟已达66年,每日15~20支,香烟和土烟丝都吸,吸烟工具是一架水烟筒。韦有福身体状况好,腰板硬朗,体态适中、均匀,面肤油亮,富有弹性,毫无老人斑,听力、视力、思维力、表达力、记忆力均好,能清晰回忆年轻时跟韦拔群闹革命的事。他没有牙齿,多次对我们说:“我还吃得、走得、烧得烟,眼睛亮,还活10年是可以的。”

  考察的结果表明,适量而合理地吸烟,也应当是长寿老人长寿条件之一。这一点,除了老人们自己承认外,吸烟老人占长寿老人的比例之高,吸烟老人吸烟绝对烟龄之长,也证明了这一点。

  从调查的37位90岁以上的吸烟老人,综合健康状况为好的15人,一般的18人,差的4人。基本上没有发现典型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综合症”的病例,绝大多数吸烟老人的思维力、记忆力、表达能力尚好。调查材料提示,卷烟中的某些成份对于营养脑神经,尤其是激活脑细胞,促进脑细胞的代谢,有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老人和社会来说,“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比呼吸系统的毛病害处更大。

  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些人吸烟有害,一些人吸烟不一定有害,某些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应再吸烟,但其他疾病不一定与吸烟有关,应当是顺其自然,能吸则吸,合理适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4-28 06:19 , Processed in 0.02676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