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5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动物与人的身体组织和生理机能不同
自从1932年,E.L.Kemaway和J.Watt Cook发现焦油中的3,4-苯并[a]芘对小白鼠有致癌作用以来,许多实验都以小白鼠为对象。其中之一就是将小白鼠的背毛剪去,每天涂抹5%~50%的5种浓度的丙酮冷凝烟油于皮肤上,结果5个月后开始出现癌变,到18个月后涂50%焦油者有70%~80%出现癌变,低浓度5%者15个月后才出现少量癌变。由此得出烟焦油导致肺癌的结论。
1955年B.Pullman将1,2-苯并芘和3,4-苯并[a]芘分别涂在小白鼠和大白鼠的皮肤上,结果发现小白鼠皮肤出现癌变,但大白鼠却没有,甚至对其他包括猴子在内的动物做同样的实验也不引发癌变。这说明即使是血统关系很近的大白鼠和小白鼠的皮肤在组织上与生理上也是不相同的。而人的肺与小白鼠的皮肤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与生理机能。所以小白鼠皮肤致癌不能推及人的肺癌。另外,人的肺部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其中有支气管纤毛的粘性分泌物,具有纤维的毛刷式结构,能挡住气体中的较大粒子,而微尘则受到大食细胞的吞食,并且某些有害成份进入人体内可能发生一些生化反应,使之化学结构与性质改变而降低其毒性。
谁,一天能吸10万支烟?
上述实验中,在小白鼠的一小块皮肤上抹焦油的量,如果折算成人吸烟积累的焦油量,相当于1个人1天要吸10万支卷烟,因此,根据小白鼠皮肤涂抹焦油能致癌,说吸烟也会使人引起肺癌,是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的。
还有研究报道烟碱会引起心脏病,他们也是以动物实验的结果为依据的。一位从事这种实验研究的工作者指出:这些实验每天使用的烟碱剂量“相当于1个人每天吸175~525支烟,显然这是一个过量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剂量。”一位心脏病专家在《美国心脏杂志》上写道:“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人发现烟碱可以直接对心脏病起作用,只不过使心血量输出稍有增加而已。”这种观点受到另一个德国研究工作者的支持,他在1977年说道:“烟碱被冤屈地怀疑了许多年”。
据了解,人类肺的恶性肿瘤有11种组织类型,主要为腺癌、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等。其中与吸烟明显相关的是表皮样癌、鳞状上皮癌。1977年,人们注意到有关肺癌细胞类型的报道有显著变化。一所大的癌病研究中心发现了肺癌组织类型的移动——从与吸烟有密切关系的表皮样癌,或鳞状上皮细胞癌,转移到与吸烟关系不大的腺癌上,这说明肺癌发生率的上升,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
导致肺癌的种种因素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种,如遗传因素、身体素质因素、饮食习惯、药物,还有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等共同构成诱发人类疾病的困素。因此,在研究吸烟与健康问题时,就不能简单化。片面地强调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视吸烟为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不符合实际的。
首先,人们对于烟草化学成分经烟气进入人体后如何被吸收、转化,以至对人类生理活动发生作用的机理尚无科学依据,因此不能片面地夸大烟草中某些成分对人类的危害程度。随着吸烟与健康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吸烟对健康问题的影响都将得到证实。
其次,现代工业的发展,化肥农药的普遍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等等,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诱发疾病的因素愈来愈多。
再次,就是癌症与精神紧张状态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对自由基研究的进展,紧张状态与致癌的关系得到了尽可能详细的验证。日本佐贺医科大学的长谷川助理教授等发现,精神紧张状态的人血液中活性氧异常多。精神紧张状态的人血液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自由基反应,会损伤遗传基因,促进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氧是由于过量食用脂肪、运动过度等使体内发生反应产生的多余的氧。氧气通常是维持人体所必需的,过多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该实验结果有可能证实生理学上所说的,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的人容易得癌症的观点。
据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估计,到2015年癌症死亡人数无论男女都将增加2~3倍,其原因首先是高龄化。此外还指出预防癌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日常均衡的饮食生活及平稳的生活方式。
从化学方面来看,3,4-苯并[a]芘一直是人们认为吸烟导致肺癌的主要物质。3,4-苯并[a]芘的天然来源是由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和高等植物的内源性合成。它的次级产物产生过程与人为的高温裂解反应、开放性燃烧、自然界的火山活动有关。
综合1966~1969年资料统计(当时的污染相对较轻),全世界3,4-苯并[a]芘的释放总量每年为5044吨,其中热电工业释放总量为2604吨,工业过程(炼焦、催化裂解)为1045吨,废物和开放性燃烧为1350吨,各类车辆释放为45吨,而全世界生产的560万吨烟草经燃烧折算产生的主流烟气中3,4-苯并[a]芘仅为0.05~0.25吨。而且3,4-苯并[a]芘的存在是非常广泛的,人类活动越频繁的场所其含量越高。Priler等人报告指出,从都市大气中人们每日吸入的3,4-苯并[a]芘的量相当于50~60支烟。Schaad等人认为即使在世界最清洁的城市苏黎士,每日人们从大气中吸入的3,4-苯并[a]芘的量也相当于5~6支烟。此外,人体可以由多种途径摄入3,4-苯并[a]芘,如可由活性与非活性烟雾吸入体内,可以通过食用肉类(炒、烤、煎、煮)、蔬菜和饮料等方式摄入。由此可见由吸烟产生的3,4-苯并[a]芘导致肺癌的结论,从方式上和数量上都是不准确的。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得到了证实。其中,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日本崎玉医科大学的竹本教授在实验中未发现烟草引起肺癌,但是发现吸入柴油机所排放废气的大白鼠在18个月后却发生了肺癌。由此可见汽车尾气对于健康的危害要大于吸烟。
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涉及到许多领域,在某些方面尚未搞清楚或有争议的情况下,简单地下结论将不利于科学的进一步研究,也容易转移人们对构成人类更大危害因素的注意力。
《科技日报》1992年11月6日转引了《科技时报》的一篇报道,在我国肺癌高发区河北省滋县进行的肿瘤病因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当地居民的食粮受黄曲霉、杂色曲霉等霉菌污染较重。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用霉菌培育物对动物进行实验,结果诱发了肺癌,又成功地观察到霉菌诱发肺癌的组织发生过程,从而得出了肺癌发生与霉菌关系密切的结论。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将注意力仅仅放在烟草方面,而应多方面认真地考察,以寻找真正的肺癌的病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