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价今年的梅雨是个十分困难的事情,一些气象台频频在这个问题上闹笑话不说,就是现在的这些降水,也很难真正说属于什么范畴。下面就来简单谈谈我个人当时对今年夏季降水的预测和理由,以及和实况的差距
今年的梅雨(或者说是6月以来长江流域的降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风神登陆深圳前后位界限。之前的梅雨可以认为是“正统梅雨”,但是对于一些地方来说却不典型;之后的降水虽然频繁,但多以雷阵雨的形式出现,归为夏雨还是梅雨实在难以定论
今年5月初,南亚高压上了高原,同时西南季风在五月的第一侯就提早爆发。这个时候,一般来讲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1. 6月5-15日间梅雨将开始,更精确的说是7-13号。这个根据南亚高压推算梅雨开始日期的规律风云社区网友冰火魔厨也曾经提到过,在不考虑TC等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此指标是十分行之有效的。
2. 华南的前汛期结束偏早。
而此时在南半球,极涡开始偏心印度洋(可以推算出后来长期偏心),南极涛动从正距逐渐开始跌落,这是南半球极冰大幅正距的必然后遗效应。也必然可以预见,南极涛动的趋势将继续转负,南半球经向继续增强。 同时南海季风在5月始终偏强(这个与LA NINA等的后遗效应有关)而且由此又可以做出以下推论:
1. 华南地区前汛期后段降水将偏多
2. 今年的水汽情况应该不错。很可能在一些地区出现连续的强降水
3. 今年夏季的TC强度可以期待
进入5月后,东北冷涡表现活跃,东亚大槽(姑且这么叫吧)的强度较前期明显增强,位置则明显偏东,由此又可以作出下面的推论
1. 由于大槽和冷空气活动的周期性,可以预见的是6月25号之前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而水汽又供应不错,因此梅雨带中的降水量,尤其是东部不至于太难看,反而可能偏多
2. 由于冷空气偏东,因此今年梅雨期主要降水中心偏东。
最后一点是副高。在LA NINA的后遗效应下(当时无法预测LA NINA是否双峰,所以暂且只能作单峰处理),今年的副高将比往年弱且不稳定,偏东偏北将是主体趋势。因此又可以作出下面推论和假设
1. 今年的强降水地点偏东(前面的理由也支持这点)
2. 梅雨开始日期偏早
3. 6月底就可能有西行TC登陆,此后副高第二次北跳,结束梅雨。这个假设一方面是考虑到LA NINA年副高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是考虑到南半球冷空气活动的规律
4. 梅雨带不稳定,难以出现典型梅雨
5. 长江流域在6月底之前不会出现往年那样BT的高温,且华东还可能出现低温
此外,由于冷空气偏东且活跃, 副高弱却又偏北偏东, 两点综合考虑, 我当时将梅雨的集中降水点定位在江淮之间, 安徽中部和南部, 苏南一带. 比去年偏南1个纬度, 但仍比常年偏北.
这就是我当时对梅雨预测的大部分原因,后来的实况的对比则是这样的:
1. 副高在6月7日附近出现第一次北跳,但此次北跳不稳定,很快又出现南落.12-13号再次北跳成功. 根据中央台的梅雨评定标准, 虽然副高的稳定程度不甚达标, 但是综合5个站点(上海, 南京, 安庆, 九江,汉口)的各项指标, 正如WEATHERMAN所说, 判定以6月7号作为入梅日. 这个跟我的预测是一致的, 再次证明了南亚高压对梅雨的先行指示作用
2. 虽然南海夏季风建立大幅偏早,但是迟迟未能登陆, 华南5月的降水并不如预测那样多. 这个是与冷空气强度太强有密切关系的. 而当华南的降水正式拉开序幕以后, 确实出现了降水量极度偏多的局面, 这个预测基本准确
3. 由于冷空气偏东且十分活跃, 华东,甚至华中的6月前中期气温有偏低迹象, 以华东为明显. 这点预测准确
4. 风神如期登陆深圳, 副高北跳, 梅雨,或者说今年真正意义上的梅雨6月下旬结束. 这点预测正确
5. 浙江北部, 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 安徽东南部成为了降水中心. 降水中心的偏东和我的预测一致, 但是比我预测的却要偏南. 这是因为冷空气势力过于强大,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
6. 没有出现91,96等年份的经典梅雨, 和我的预测一致. 长江沿江并未出现空梅, 和我的预测也一致. 但是如浙北等地降水能达到如此之多, 没有预测到, 之前比较担心那里空梅
另外, 今年的南亚高压北抬并不充分, 又由于今年是个突变年份(后面会有阐述), 所以降水形势确实是比较难以预计的, 需要判断各种矛盾平衡后取哪一方面.
综观整个梅雨过程, 环流形势以双阻型为主, 而且水汽供应还行, 因此目前已经可以下如下结论:
1. 今年并非空梅年
2. 梅雨开始于6月7号, 开始时间偏早
而风神过后副高和降水带的演变, 虽然当时没有作出预测, 但是其实还是比较容易解释的
1. 直接以南亚高压为指标, 会推出6月底到7月上旬副高有一个北抬西伸过程, 考虑到副高偏弱偏东,此次西伸可能不充分也不算很稳定. 所以就出现了6月底7月初华中短暂高温后即开始进入多雨期, 而华东则一直处于副高控制下, 天气炎热(上海十分BT), 直到最近才有所缓解
2. 雅库茨克的阻塞仍然存在, 因此长江流域的降水高空条件依然保持, 一旦副高位置合适, 再次出现降水并不奇怪,只是其性质是否属于梅雨就很难说了
3. LA NINA年的副高有一个特点, 就是东西向的分量减少而南北向分量加大. 这种背景下, 雨带十分容易出现近似南北走向, 华中因此将受益并可能在未来的一个多月里将多次受益
在这里, 对后面的趋势做一个简单的预报:
1. 未来一小段时间内, 鄂海的阻塞依然维持, 且里海----巴湖涡有形成趋势(联想到了什么,呵呵).副高依然偏东偏弱. 因此, 在有强大的TC登陆之前, 目前的降水形势将维持. 江南和沿江的降水可以看好, 不过降水量不会太大(副高那么弱,汗). 多以阵性降水为主
2. 后面淮河流域, 西北地区东南部, 湖北西北部,河南中南部也将出现数次过程性降水, 性质可能并非午后雷阵雨
3. 湖北东部南部虽然时常有降水发生, 但是强度不够, 温度明显较前一阶段高. 19-20号左右冷空气下来后可能会稍稍降点温度湿度
4. 从历史气候推测后面长江流域的降水和气温
(1). 从今年大的气候背景看, 与55,56,96,89等年有相似之处. 这些年份中, 如果出现LA NINA双峰, 那么典型梅雨就会出现. 如96年. 但由于副高偏弱, 因此这些年份的普遍特点是: 在6月底7月初可能出现一波高温后(LA NINA双峰年就没有这个高温了), 会出现一段多雨期, 副高位置显著偏东. 而7月下旬则多会出现一波长达8-10天的无降水期, 副高西伸, 天气晴热,而一进入8月不久, 不稳定的副高就会东退, 降水日数重新增多,但降水量却不见得大. 此时如果有一个北上TC登陆, 则以此为界限. 8月中下旬总体是凉爽和多雨的,相对常年, 尤其是华中, 因为雨带走向的原因.
(2) 今年年初发生了罕见的雪灾. 这个雪灾的发生其实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总体来看有三条原因,一是太阳黑子低谷,二是北极冰的极度弱势相对着南极冰的极度强势, 三则是冷暖周期到了临界点上。第二者的效应在未来还会继续体现,配合着LA NINA还存留的后遗效应,今年奥运前或者奥运期间的北上TC需要重点关注。 其路线可能类似5612或者更为偏东。根据南半球冷空气的活动规律,这个TC可能就在7月底8月初出现,在此前后华中进入伏旱期,而华东也将有一段时间的高温。之后的环流形势则会出现明显修正
(3)需要关注历史上大冷冬,尤其是湿冷冬后的夏季气温及降水趋势。大冷冬,尤其是湿冷冬的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的,我国的冬季降水是比较少的,一旦湿冷冬出现,常常意味着一个气候周期的转折(如51年后中国进入冷周期, 54年的再度湿冷冬则巩固了这个形势, 69年的湿冷冬是中国上个冷周期的顶峰,77年是全球冷暖周期的突变年,84年的湿冷冬则可以看做我国冷暖周期的突变年)。在湿冷冬后,长江流域的夏季总体气温降水趋势是:气温相对不高,出现绝对凉夏的可能很小,但是高温时段也不长,多出现在7月下旬或8月初附近,8月高温不明显,9月初反而可能有高温出现。
因此,我预计今年长江中下游的高温日期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各地约有长8-12天的连续无雨天气,之时出现高温的可能比较大。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南半球的冷空气爆发情况,如果有不符合冷空气爆发周期的异动,此预报需要进行及时修订,那样的话高温时段就可能延迟或者延长。
至于这进入7月后的所谓的“梅雨”何时结束,我的看法是:近期结束的可能不大,雨带会来回摆动,但是各地都会尽量照顾到。雨量分布极其不均,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午后雷阵雨为主,北方则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量不大,但雨日较多。此形势的彻底结束有赖一个TC的登陆或者南半球冷空气活动的变化,否则7月下旬出现降水量大的二度梅形势不能排除。一旦出现,则后期降水形势需要作出全面订正。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