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世纪气象云 首页 台风专题 台风回顾 查看内容

0801浣熊深度回顾

2014-5-28 19:45| 发布者: CMFCN| 查看: 6952| 评论: 16|原作者: 且听风铃

摘要: 0801 浣熊 月下点 西南季风 爆发 切离 登陆 暴雨 4月10日凌晨在NRL上出现EC预测的0801的影子,99W。从当时的风场看并不明显(东风波),没有明显的LLCC,在其下方却又一个狭长型的LLCC ...



       分析当时的环流形势;EC多报预测副高脊引导0801通过菲律宾,而后因为冷空气南下和西风槽的打击东退,0801失去直接引导在南海出现不稳定的路径,而后后期南支的迎接下快速减弱后快速转东北东登陆。


                                

                                

      4月14日,老J升格为02W,第一报的趋势趋向海南岛。当时EC预算出南支依然很强,引导其继续偏东甚至到了粤东。但是JTWC连续几报依然预测登陆海 南,原因在于预测在菲东的小槽的打击副高的力度大让0801过早的失去引导,且在中南半岛上的单体副高引导0801擦过越南登陆海南。(而后期预测也更加 过分,越来越西)

      这时看下当时4月14日的天气图,在乌拉尔山有脊强烈发展,在欧洲西部也有脊强烈发展。在低纬有明显的2个小槽,其中南支最为明显。在东 亚高纬东亚大槽并不明显,其西侧有冷涡正在东移进行新的一次更新。在冷暖平流的作用下,里海涡发展,巴湖槽建立。后期乌脊强烈引导极涡南下,造成一次中等 偏弱的冷空气,也是在南海TC的一个特大好消息。(加强TC的对流,螺旋性)


        4月15日,一切顺利发展,JMA早上发出GW,并在当日下午17时命名02W为浣熊(NEOGULI),08风季“第一个”风暴总算出炉。(这里说多两句,貌似在亚洲的气象局都很听话(除了PAGASA),在JMA发出GW后纷纷跟进,例如HKO立刻发出
影 響 華 南 沿 岸 地 區 的 偏 東 氣 流 正 逐 漸 緩 和 。 另 一 方 面 , 南 海 中 部 的 氣 壓 頗 低 , 有 一 熱 帶 低 氣 壓 似 乎 在 形 成 中

        CMA多次在10天预报中提到华南沿岸有风雨天气,而后也是跟着大家没有提前升格热带低压。而这时的SSD分析已经到了CI3.0,且JTWC早已将02W升格为TS。不得不说一下JMA的无聊。)

         留意一下4月15日20时KMA 500HPA的天气图。高纬明显的经向形势,多槽多脊。乌拉尔山脊和西欧脊同时发展,东亚小槽不断,冷涡东移更新东亚大槽,低纬副高面积广大,但是在113E~145E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副高单体,南支小波动开始东移。在登陆时由于东风急流,月下点,南半经向支持爆发的帮助下,若强度不会差(STS),那么要注意风雨潮,850HPA上西南季风源源不断提供水汽,在冷暖交汇+地形+急流+切变的帮助下,注意登陆时的不稳定天气。

大图与原文:点击进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且听风铃 2008-4-27 15:53
4月14日,老J升格为02W,第一报的趋势趋向海南岛。当时EC预算出南支依然很强,引导其继续偏东甚至到了粤东。但是JTWC连续几报依然预测登陆海南,原因在于预测在菲东的小槽的打击副高的力度大让0801过早的失去引导,且在中南半岛上的单体副高引导0801擦过越南登陆海南。(而后期预测也更加过分,越来越西)



这时看下当时4月14日的天气图,在乌拉尔山有脊强烈发展,在欧洲西部也有脊强烈发展。在低纬有明显的2个小槽,其中南支最为明显。在东亚高纬东亚大槽并不明显,其西侧有冷涡正在东移进行新的一次更新。在冷暖平流的作用下,里海涡发展,巴湖槽建立。后期乌脊强烈引导极涡南下,造成一次中等偏弱的冷空气,也是在南海TC的一个特大好消息。(加强TC的对流,螺旋性)
http://cmfcn.5d6d.com/attachment.php?aid=1899


4月15日,一切顺利发展,JMA早上发出GW,并在当日下午17时命名02W为浣熊(NEOGULI),08风季“第一个”风暴总算出炉。(这里说多两句,貌似在亚洲的气象局都很听话(除了PAGASA),在JMA发出GW后纷纷跟进,例如HKO立刻发出
影 響 華 南 沿 岸 地 區 的 偏 東 氣 流 正 逐 漸 緩 和 。 另 一 方 面 , 南 海 中 部 的 氣 壓 頗 低 , 有 一 熱 帶 低 氣 壓 似 乎 在 形 成 中 。

CMA多次在10天预报中提到华南沿岸有风雨天气,而后也是跟着大家没有提前升格热带低压。
而这时的SSD分析已经到了CI3.0,且JTWC早已将02W升格为TS。不得不说一下JMA的无聊。)



留意一下4月15日20时KMA 500HPA的天气图。高纬明显的经向形势,多槽多脊。乌拉尔山脊和西欧脊同时发展,东亚小槽不断,冷涡东移更新东亚大槽,低纬副高面积广大,但是在113E~145E附近有一个明显的副高单体,南支小波动开始东移。在登陆时由于东风急流,月下点,南半经向支持爆发的帮助下,若强度不会差(STS),那么要注意风雨潮,850HPA上西南季风源源不断提供水汽,在冷暖交汇+地形+急流+切变的帮助下,注意登陆时的不稳定天气。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铃 于 2008-4-27 16:23 编辑 ]
引用 且听风铃 2008-4-27 15:53
在4月15日的夜间,浣熊开始了爆发。在凌晨月下点,冷涌加上西南气流的帮助下,低层风眼睁开,但是组织仍然松散。在早上开始各机构重新定位,且JTWC升格60KTS,此时有明显的低层风眼,CDO组织中,云卷风眼很快出现。





JMA也为他的无知付出了代价,从一开始的预报,4天内气压维持990,冲进北部湾连海南岛都不登陆的预测到提升到80KTS的预测,擦过海南登陆粤西。此时南支开始影响副高,华中的小槽也东移。在此时浣熊的爆发也给副高带来巨大的挑战。此时的副高脊支离破碎消失,从而引导方向从西北西变成西北北,就是东西方向引导不再明显,但是南北方面越来越明显。




4月16日,浣熊环流紧缩,风眼清晰。辐合辐散很好,SST虽然过了最高区域(当时分界线在15N),但是在其他绝好的大气环境下继续爆发增强。在12.30UTC JTWC提升到75KTS 967MB。此时南支已过浣熊的北部,向西北太平洋移去。但是冷锋已经南下,前端已经移到福建沿海。在云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长长的云系。

4月17日凌晨更新的引导层流场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副高的东退,且明显看出浣熊已经陷入鞍型场中。但是随着小槽的打击中南半岛的单体高压和副高都会不同程度受到打击,令浣熊的引导气流更加的不明显。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铃 于 2008-4-27 16:24 编辑 ]
引用 且听风铃 2008-4-27 16:07
此时的浣熊继续强势发展,从风场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半圆效应的威力。




从14时的500HPA图上看,极高出现,切断低压形成进行时。典型的阻塞形势出现。小槽继续波动东移,巴湖槽加深发展。槽后暖平流引导乌脊发展引导冷涡南下,副高继续受到打击,在121E度附近有个较深的槽继续发展,东移。在大陆上槽后暖平流发展出一个小脊。此时浣熊继续失去引导,移动速度非常慢,且路径不稳定(一下子西北西一下子正北)。







在4月17日0630UTC JTWC把02W提升到90KTS,956MB。在下午的4时15分,HKO和SMG同时发出了1号警备信号。此时的冷锋云系和TC云系链接了起来。这时锋后的干空气会迅速的入侵TC破坏TC的结构。此时在大陆脊的负涡度帮助下,副高暂时的西伸引导浣熊一定分量的偏西。但是后面随着双槽的打击大陆脊的减弱,副高再次东退。






在夜间JTWC再次提升浣熊的强度到95KTS(眼壁更换的自救),且新一轮南支袭击,但是强度偏弱。此时的浣熊已经开始的偏东路径,擦过海南岛的几乎大增。广东沿岸,珠三角以东的所有地区已经高挂台风信号,做好一切准备。这时只有CMA坚持登陆海南。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铃 于 2008-4-27 16:25 编辑 ]
引用 且听风铃 2008-4-27 16:07
在4月18日,历史时刻到来。HKO和SMG在晚上的8点40分同时发出3号强风信号,并附加不排除8号烈风信号的可能。但是在眼墙崩溃的时候,让每个机构的定位差别很大。在此时令全世界风迷汗颜的时候到来:CMA首先降格浣熊为STS,且宣布晚上10点30分登陆海南文昌龙楼镇登陆。此时我们可以在雷达图上清晰的看到也就是眼墙触碰到海南沿岸而已。即使是低层受东风回流的切离,使得高低层中心位置不一,对流密云区却没有登陆海南的征兆。不得不说这是CMA的阴谋?




而后,没有悬念。减弱的浣熊,极低的SST,增强的风切,干冷空气的入侵,高低层中心的切离。这时的浣熊只剩下熊胆,准备2次登陆。


4月19日 下午1时30分,SMG上了有史以来最早的8号波(SE)。而在3时HKO确定不发8号波。这时CMA已经降浣熊一降再降到了TD.,此时浣熊2次登陆广东省阳江市(13时~14时中间)。阳江风向的改变说明了一切,其登陆地记录到的气压也是TS(995.3HPA),瞬间大风28M/S,并不是像CMA所说的TD。这时的切离更加的明显,对流早已跑到了珠三角的上空,但是LLCC仍在阳江登陆地附近。



这时冷暖交汇成为主旋律,暴雨,暴雨,再暴雨。HKO同时挂出了5个信号,分别是3号强风信号,水浸报告,山泥倾斜报告,黑色暴雨信号和雷暴信号。

好吧,现在只用数据来说明一切吧,也把浣熊这个传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4月19日08時至4月19日16时,各地记录:   
最大1小時降水  上川島54.3mm(09~10時)
最大3小时降水  上川島120.7mm(08~11時)
最大6小时降水  上川島200.1mm(08~14時)

1小时暴雨极值:83.2MM 惠来(20日05~06时)

西沙最大阵风14级(41.6米/秒),文昌龙楼铜鼓岭16级(55.5米/秒,海拔343米)(图2);广东茂名市北山港(博贺)海洋气象观测站,19日7时出现平均风速为10级(26.6米/秒),阵风12级(33.4米/秒)的大风。(CMA)




[ 本帖最后由 且听风铃 于 2008-4-27 16:25 编辑 ]
引用 li0627 2008-4-27 17:25
第一则深度回顾帖,加精奖励。
建议加精后不再加分。后续操作将是置顶。
引用 kitty8123 2008-4-27 17:37
广东的最大雨量是上川島的251.6mm(4月19日08時~4月20日08時) /  276.2mm(4月18日20時~4月19日20時)
引用 将臣 2008-4-27 18:29
很好,看来风铃有做日志,我一直想倡导这种做法。

另外,建议给每个过程加上一个主题,这样看起来更有条理,思路更加清晰,例如:

4月13日:TCFA
... ...
4月15日晚上:匪夷所思的12小时
引用 将臣 2008-4-27 18:45
呵呵,DZ的精华,有精1、精2、精3,加的分是:精1*2=精2,精1*3=精3,按这帖的水平,我加为精2。

期待风铃的排版。
引用 taibin 2008-4-27 19:53
很好很强大, 详细地回顾了从EC的预报到登陆的过程. 花了不少时间吧.
若能更突出地表现浣熊的特点话, 会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 本帖最后由 taibin 于 2008-4-27 19:55 编辑 ]
引用 hero 2008-4-30 20:37
浣熊不是明明登陆了海南么?CMA确实是在骗人?
引用 热带台风 2008-5-1 15:23
很好 顶!
不过文中怎么有老J这种土话?h:12
引用 lyzhan 2008-6-4 00:30
强啊,可以发篇文章了吧
引用 西瓜过山车 2009-5-3 16:41
浣熊低压云团来到厦门后,厦门1小时降水50mm,58dbz
引用 北落师门 2010-5-3 11:15
NMC没骗人,通过当时地面气压场,风场测定,0801的llcc登陆了海南。其实llcc的中心只有实测才能真正确定。通过其他手段都不能精确测定。JMA的不承认,也是预计到的,他们不重视日本以外的实测。
引用 将臣 2010-5-3 19:48
呵呵,这事很难有结果,龙楼个小半岛形状的地方,海上也没测站可以判断气压和LLCC,而且刚好西侧眼墙崩溃,未必静风就是中心。
  
后来我看了海口的雷达图,还是模棱两可,如果有当时的速度图,较好判断。
  
有时实测也可以受仪器或人工主观影响,而且按目前国际规定,不是什么实测都可以作为依据,但可以作为参考数据。
引用 kitty8123 2010-5-3 23:19
三个问题:
     
1.  TC临头时,作为政府部门之一的气象局,“防灾优先” or “学术优先”
预报员们会像我们这样——先讨论半天,再向媒体通报登陆消息吗?
日本可以做到对国内不发“台风警报”,而天朝不能。
     
     
     
2.  业务标准究竟为何?(这个需要查证原文,表泛泛而谈)
     风中心 / 气压中心,哪个为准?
     1/2的中心上陆 or 2/3的中心上陆,谁为准?
      
业务标准:台风“杀到”海岸时,国家级气象部门实际使用的操作流程。不是我们在灾后若干年月,“闲得蛋疼”的在论文上,或网络BBS上,搞学究式的讨论。
PS:北京东京业务标准会不会存在差异?
      
     
     
3.  地面测站的质量可靠与否
天朝的地面测站……很多“挂羊头卖狗肉”的。 观测环境不合格的站点,至少占一半以上。
尤其是对观测环境特别苛刻的“风”:局地地形、下垫面粗糙度、测站周围的人类活动……
风这个要素实在太敏感,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设置测风的地面站。
国内的现实是,不论啥地方,只要是气象系统管辖的站,80%以上的站都竖起了10m风杆。(水文系统的不清楚)
     
本人亲自参观过气象站:楼房几乎贴着测场边来建,建得跟风杆一样高。。。。
这已经是比较"高等级"的站了,低等级的站点更没保证。
文字标注的“基准”“基本”,很多是不合格的。不能迷信地面测站的数据,除非有实景为证。
     
气压的测站环境要求最小,但其布点密度也最小——
——气压探头可是“黄金般的测站组件”,气象局没那么多钱把所有测站都装上气压探头。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100%的地面观测都可靠
—— “**县**镇”、“**市**水库”之类的小区域地面观测站,不在跨国交换数据之列
东京能收到海南省地面站数据,只在CMA的“限定名单”上,寥寥可数的几个站
(鉴于过去几年的某些事實,说成“无视”"不重视"也可以~~)
[hide=64]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提,尤其在天朝更为明显:
“台风登陆点”的所在地,事关财政拨款。某年浙江和福建就发生过争抢登陆点的事件。[/hide]

查看全部评论(16)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4-4-26 06:41 , Processed in 0.0230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