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北极海冰全面破损即将到来?
UIUC前段时间删除了旧海冰密度监测图片,导致我们无法做历史比较。按新的海冰密度监测图片及其色阶,可见2007年与2008年保住北极海冰的格陵兰冰川附近海域海冰已经开始破损,如下图。这意味着:秋分前后,当北极海冰面积年度低谷到来时,北极海冰密度图上全面破损出现的可能性增大。翻阅noaa/natice记录,可见今年至今海冰面积,比2008年同期还小,只是大于2007年同期,点击下面各链接在新窗口比较:
http://www.natice.noaa.gov/pub/ims/ims_gif/ARCHIVE/NHem/2007/ims2007221.gif
http://www.natice.noaa.gov/pub/ims/ims_gif/ARCHIVE/NHem/2008/ims2008222.gif
http://www.natice.noaa.gov/pub/ims/ims_gif/ARCHIVE/NHem/2009/ims2009221.gif
http://www.natice.noaa.gov/pub/ims/ims_gif/ARCHIVE/NHem/2010/ims2010221.gif
但是,翻阅noaa/OSDPD记录,可见海表温度监测上的白色区域(固态),却是远大于2008年同期,点击下面各链接在新窗口比较:
http://www.osdpd.noaa.gov/data/sst/50km_night/2007/sstnight.8.9.2007.gif
http://www.osdpd.noaa.gov/data/sst/50km_night/2008/sstnight.8.7.2008.gif
http://www.osdpd.noaa.gov/data/sst/50km_night/2009/sstnight.8.10.2009.gif
http://www.osdpd.noaa.gov/data/sst/50km_night/2010/sstnight.8.9.2010.gif
个人最讨厌对历史事实和科学数据肆意涂鸦的做法,带点所谓歧视来说:不肖为伍。
从证实IPCC引用杂志错误论点以来,个人觉得作为“权威机构”,这种做法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从UIUC删除旧海冰密度监测图片以来,个人对涉及可为“坎昆峰会造势”的所谓“权威数据”,表示谨慎观察和高度警惕。
——是北极海冰全面破损即将到来?还是人为北极海冰全面破损即将到来? 看来只有等中国科考队传来的数据吧 。 lj623 21:08:52
今年全球破记录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lj623 21:10:02
老将说海冰数据造假
lj623 21:10:08
其实没造假
lj623 21:10:26
因为前几日雪龙号开进了85N以北
Noy 21:10:32
是说卫星抽风- -
lj623 21:10:33
已经都是水潭了 许多成员怀疑uiuc的真实程度。但nsidc的数据也基本相似。我一直都不清楚密集度与面积的关系。总体来说,密集度下降,面积也会减少。反之,亦然。但大气环流的异常可能会有所变化。海温与大气环流形式的不一致可能是主因。虽然850hpa的冷区维持在-4度,但极地海温我们所获得的数据有限。至少极冰下海温是个空白。我认为正因为有冷涡存在,才使面积得以保持。但是厚度(密集度)令人堪忧,雪龙号不就航行在所谓的水潭之上吗?从海冰年龄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阿拉斯加以北的海域,竟然会有multiyear ice。据我所知那片海域在07,08,09年可是消融殆尽的。我认为可能老冰作为相对冷源以热传递,或者本身就在移动向新冰扩张。开个玩笑,就像歼灭战,当敌军被我军团团包围时,如果继续收缩兵力,无疑是自取灭亡。他只有突围,突围意味着兵力的转移。这是孤注一掷,是有哲学基础的。
当密集度下降到临界值时,面积上的崩溃也在所难免。我认为现在北极海冰正在以一种应急状态的融化方式延缓全球变暖。
所以我一真想弄清海冰下的海水与海冰上的大气垂直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在水平方向。
至于气象机构迫于政治压力,弄虚作假也难以验证。
我梦想一天能去北极。 这是图片。 关于雪龙号,我查找了一下官方数据:北纬85度25分,东经178度33分,即是一楼图中海冰密度低于60%的区域。
百度百科说法:
在本次科考过程中,“雪龙”号最早在北纬70度附近的楚科奇海域进入浮冰区,考察工作一度深受浮冰困扰。根据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每天提供的冰情图,结合考察计划,考察队决定“雪龙”号在北纬75度以后向西北方向航行,从西经169度逐渐“斜跨”到目前的西经178度,以寻找冰情较轻的海域。
连日来,“雪龙”号在一路北上过程中,遇到许多大块浮冰中裂开的开阔水道,船员们称之为“清水塘”。在这些“清水塘”,“雪龙”号几乎可以全速前进。
“在北纬85度的北冰洋还有如此多的‘清水塘’,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这些天来,‘雪龙’号不是在走冰道,而像是在走水道,从一条水道跨到另一条水道,层层向北迈进,”“雪龙”号船长沈权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