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臣 发表于 2013-7-10 20:43

2013年小暑四川洪涝大气环流分析

摘要:本波四川洪涝过程,高层辐散、环流阻塞和垂直环流圈的建立,是深层原因。

NMC 18时《每日天气提示》提到:


据气象专家介绍,6月中旬以来,四川省共出现4次区域性强降雨,降雨特点为强降水天气过程多、日降雨量极端性强、过程持续时间长、强降雨发生区域集中。其中,6月18日至22日,持续5天,全省16市(州)43县(站)出现暴雨或大暴雨;6月29日至7月2日,持续4天,除雅安市外, 四川盆地其余16个市均出现了暴雨;7月3日傍晚至7月5日,持续3天,四川盆地西部大部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7月7日傍晚至今(仍在持续),降雨日数已达到4天,全省有11市(州)36县(站)出现暴雨或大暴雨。

截止目前,上述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达到450~800毫米,局地超过800毫米,都江堰幸福镇过程雨量达999.7毫米。部分站点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连续降雨日数长达12天。彭州、绵竹、北川、德阳、剑阁、安县、郫县、崇州、中江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3倍,都江堰、什邡、青川、大邑较常年同期偏多3倍以上。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首席孙军分析,四川盆地第4次强降雨过程主要成因如下:首先,偏南气流携带大量水汽到四川盆地,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量;其次,冷空气不断补充进入盆地,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第三,“西部高东部低”的特殊地形加剧了大气中水汽的抬升;最后,暴雨的大气环流形势维持时间长。

孙首席第4次强降雨分析,第一点,说的是水汽条件;第二点,说的是大气边界层抬升条件;第三点,说的是地形抬升条件;最后一点,是说环流阻塞或稳定,比较通俗易懂。

我补充三点进阶分析:

1、高层南亚高压中心稳定与辐散条件

2、东阻(上扬斯克脊位)和西伯利亚东西两个切断的稳定与二次重建,导致环流阻塞与相对稳定,波速慢

3、孟加拉湾低压 - 西伯利亚气旋 构成垂直层面环流圈

下面为直观的逐日红外云图,对于能看懂深度分析的气象爱好者而言,其他资料无需上传,也可查数值初始场或再分析。

Edit 发表于 2013-7-10 20:59

转发个人分析《2013年小暑四川洪涝大气环流分析》:

cold134 发表于 2013-7-13 21:32

我看他们省台会商时提出,7号-11号这次过程主要是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原因,据说今天的分析认为苏力会沿着副高南边向西北方向前进,四川盆地17号还有强过程。
确实和地形有关,整个强降水过程主要是发生在绵阳-德阳-成都-雅安这些都是沿着龙门山脉分布的,都是自北向南处于盆地的西北边缘。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盆地内是水火两重天,过了绵阳往重庆方向走,受副高控制是全国的高温区,而盆地西部则是全国的暴雨灾害区....
从发布的红外云图看,确实和孟加拉湾脱不了关系,西南地区的东边是副高,西边的孟湾低压...
最近一直关注南边,北边的系统已经被忽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小暑四川洪涝大气环流分析